南方农村报讯 日前,一名中年女子将一面锦旗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介入专科,对医生连表感谢。据悉,十年前,她因双肾巨大错构瘤在该院接受了介入栓塞手术,术后坚持随诊,如今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避免了双肾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错构瘤“吃掉”肾组织
2007年4月,36岁的芳姐例假突然停了,肚子也一天天见长,抱着“喜当妈”的心情她踏进了医院,一经检查却发现腹中并无胎儿,B超下只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血管、脂肪和肌肉组织,CT检查提示为双肾巨大错构瘤。
因双肾错构瘤巨大,芳姐血色素极低,还出现了贫血性心脏病,每月例假也没有了,身体相当虚弱。综合各项检查指标,医生认为芳姐不适合接受切除手术,建议微创介入治疗。最终,芳姐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介入专科主任许林锋教授。
在全面了解芳姐的病情和求医历程后,许林锋教授将其收入病房。此时,芳姐圆鼓鼓的肚子看起来就像临产一样。
据许林锋教授介绍,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和血管成分组成。这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因发生肿瘤转移危及生命,体积小的错构瘤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每年复查B超即可。但是,如果肾错构瘤持续增大,会压迫到肾脏组织,导致肾功能受损或者丧失,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巨大肾错构瘤的瘤组织与肾组织无明确界限,血管大小不一、异常扭曲,管壁不规则增厚,其中病变的中小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壁,容易形成广泛的假性动脉瘤样扩张,导致肿瘤内血管破裂、出血,这种自发破裂出血可能成为患者致命的危险。
因此,大于4厘米或持续增大的肾错构瘤应尽早干预治疗,可考虑肾部分切除术或微创介入栓塞术。
动脉栓塞“饿死”巨瘤
根据芳姐的实际情况,许林峰教授团队决定分次治疗其双肾巨大的错构瘤。2007年4月6日,芳姐接受了第一次右肾错构瘤栓塞术。经过调养,2007年4月25日,芳姐接受了第二次左肾错构瘤栓塞术。
两次手术术中造影可见肾脏轮廓增大,肿瘤供血的血管丰富而凌乱,迂曲的血管上有多个大小不等葡萄状动脉瘤样扩张,与正常肾组织血管分界不清。造影明确病变后,许教授利用娴熟的超选择性插管技术,仔细耐心地使导管头到达各个病变部位的动脉分支,先注入小颗粒栓塞出血动脉远端细小分支,再行金属弹簧圈栓塞病变动脉主干,栓塞后立即复查造影,直至证实异常动脉完全闭塞。
许林峰教授表示,双肾巨大错构瘤由于错构瘤和正常肾组织分界不清,手术风险极大,有可能需要切除双肾,预后也难以估计。介入栓塞术多用于急救治疗或切除风险大、有可能需要整肾切除的病患,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仅有一个小针眼)、风险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手术比较顺利,动脉栓塞治疗切断了错构瘤的营养来源,瘤体自然会慢慢缩小,但还是需要长期随诊。”许林峰教授特别交代芳姐。
术后观察,芳姐生命体征稳定,尿色、尿量均未有明显改变,通过抗感染、解痉、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后顺利出院。此后,芳姐一直配合随访并定期复查,CT所示双肾错构瘤缓慢缩小,肾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她也慢慢从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逐渐变回了正常体型,例假也恢复了。
重获健康的芳姐,于日前专门定制了一幅锦旗,亲手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介入专科,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