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亚的海棠湾水稻公园成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基地。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刘法钊 叶凤林 李少泽
世界目光聚焦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刚刚闭幕,几天后的4月17日,在距离博鳌近200公里的三亚,数百名水稻行业人士将汇集,为全球水稻产业发展贡献“三亚智慧”。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口粮之一,这是世界稻的地位。养育了60%的中国人,这是中国稻的功绩。
世界稻,看中国。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凭借丰富的品种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力量,中国水稻总产量最大,单产世界领先。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在调结构、去库存、提品质的背景下,国内水稻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水稻积极“走出去”,开放“引进来”。
全国大换种时机已到
“调减水稻1000万亩以上”“稻谷最低收购价每斤下调0.1-0.2元”……2018年,中国水稻产业并不平静,政策调整掀起阵阵波澜。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3亿亩,稻谷总产量20856万吨,比2015年历史最高水平还高31.5万吨。与此同时,粮仓“爆满”,政策性稻谷库存达1.5亿吨。大米进口持续增加,据统计,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402.6万吨,同比增长13.0%。“稻谷产量高、库存高及进口高或是导致国家着手调减水稻面积的重要原因。”江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传源说。
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国库粮却面临“卖粮难”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水稻面积调减势在必行。“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2018年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首次提出调减水稻面积。
“现在,我们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稻同样偏多,特别是东北粳稻出现了库存积压。要顺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引导调整,重点是调减资源消耗比较多、非优势区的水稻生产。”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随后,一些省份陆续制定调减计划。黑龙江采取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调减水稻150万亩左右;湖北省今年计划调减200万亩水稻劣势产区种植面积;安徽省计划完成调减50万亩以上。
“这给水稻品种结构调整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湖南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认为,水稻种植结构调整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水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促使水稻向多元化、绿色、优质、特色方向发展。
根据国务院相关指导意见,粮食生产功能区计划划定9亿亩,其中水稻3.4亿亩。按照3.4亿亩的种植面积计算,水稻用种量9.69亿公斤,其中杂交稻2.04亿公斤,常规稻7.65亿公斤。水稻供种需求量将趋于稳定。“量”无法增加,只有瞄准“质”。“推进全国大换种、大换代,选育推广抗逆性好、节水节肥节药、品质佳、适宜机械化和轻简栽培的绿色新品种。”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说。
从产品输出到科技输出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第二个梦想。走出国门,走进他国,在育种者和推广者的努力下,袁隆平的这个梦想正在实现。
全球水稻种植面积23.97亿亩,海外水稻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水稻“走出去”拓宽了道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水稻种植最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际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主阵地。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推广率在50%左右,而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推广率在10%以下。”隆平高科副总裁、杂交水稻国际研发首席专家谢放鸣说,“东南亚杂交水稻市场潜力巨大。”保守估计,若海外杂交水稻种子普及率达到50%,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空间有望达440亿元。
近15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东南亚、南亚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非洲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越南是最早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种子进口量最高达2万吨;孟加拉国种子进口量达9千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进口量均为数千吨。
随着市场发展,单纯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由产品输出变成科技输出,这是杂交水稻输出模式的跳跃式升级。“在国内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再出口到目标国家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
“国际研发最主要的是品种,而品种要在国外站稳市场,首先得符合当地要求。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生产资源,培育适宜当地的品种,才能将杂交水稻做强。”有多年海外育种推广经验的谢放鸣说。
国内水稻种企巨头早已开始在海外水稻产区本地化布局。2017年,隆平高科顺势成立三亚海外研发中心总部,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建立研发站。荃银高科先后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近年来还进一步开拓了缅甸、柬埔寨、安哥拉等市场。
“要在国外复制国内育繁推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三桥认为,这是开发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的最佳模式。他认为,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中,中国应该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的角色,中国杂交水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制种技术、推广模式组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