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一位参保地在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但常住地在贵阳市的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后没能直接结算,拿材料回参保地报销,结果因医保经办机构要求提供奇葩证明,前后跑了6次,至今仍然未能报销。(8月22日《贵州都市报》)
嘉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本来就是医保定点的三级甲等医院,所以不同意开这两个证明。夫妻俩又去问医保机构,结果没有这两个证明就报不了。就这样,患者张女士一家前后三个人跑了6趟,花了两个月也没能报销。
根据资料显示,贵州省在2015年就统一了全省医保三目录、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既然2015年已经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为何还会出现,省内异地就医“跑了6次不能报销”的情况?究竟是没有严格落实异地直接结算政策,还是在具体执行当中出现了对接上的问题,这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但其服务意识上的缺失则不可否认。
江林:实事求是地说,老百姓在异地就医,回到原居住地报销费用,肯定要麻烦一些,这老百姓能够理解。因为麻烦,需要的证明材料要多一些,老百姓也能够理解,因为材料多,老百姓第一次材料可能没有带齐,需要再跑一次,估计也能够理解,毕竟不熟悉相关规定。但因为材料的问题,前前后后跑了6次,需要办成的事还没有办成,这恐怕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众所周知,窗口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时候,面对群众对办事程序、需要的证明材料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履行一次性告知的义务,要一次性地把所需要的证明材料全面告知群众,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的窗口部门更是用清单来告诉老百姓,老百姓只要根据清单的内容来准备证明材料,这样老百姓就可以少跑腿,办成事。贵州省一位患者跑6趟没有办成事,这说明当地的窗口服务人员在履行一次性告知的义务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是造成群众跑断腿的直接原因。
陵江:“六趟未能报销”的背后,不单是“最多跑一次”的办事理念没有在基层得到落实,更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没能端正态度,缺乏为公众着想的服务意识。在各级部门都在简化行政审批的当下,当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却还抱残守缺让患者开具“奇葩”证明,这样的做法显然需要反思。随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建成,以后异地就医结算将更加普遍,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报销手续无疑成为各级医保报销机构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