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实锤打脸,疼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2月27日版次:13
| 网络流行语 |
  每天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无论是刷微博或是浏览网页,总是有大大小小的论争在发生,引来吃瓜群众的“围追堵截”。而在唇枪舌剑中,总会有一些“实锤”蹦出来,如:“人红是非多?‘跳一跳’被人实锤!”“2017年你觉得哪个实锤来得不可思议?”“实锤!苹果新款iPhone X曝光:销量必火。”……有些人的脸被“实锤”打肿尴尬退场,有些人却为姗姗来迟的“实锤”鼓掌喝彩,可以说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么什么是实锤呢?其实指的是对澄清事件真相有帮助的确凿证据,所谓眼见为实,“实锤”大多以图片、视频或音频等第一手现场证据为主。该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娱乐圈,从明星的各种八卦消息中演变而来。这是一个消费明星的时代,网民们乐于把明星八卦当作饭后的谈资。同时,媒体和运营商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纵容娱乐圈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不曾有片刻的停歇。在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有不少消息只是放出风声便再无下文,引起一番争议之后便不了了之。不少爆料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撑,发布者也不免有诽谤的嫌疑。每每看到这种情景,网友们通常都会大呼:“坚决抵制没有实锤乱说话的行为!”这时如果消息是确实的,便会有知情人附上图片、视频等各式各样的证据,以证实这件事的可信性,这种行为便被称为“实锤打脸”。
  除“实锤”之外,还有“石锤”“铁锤”等相关的说法,如:“石锤!微软研发折叠手机:APP都做好了。”“四波铁锤证据让你认清他是多么的秀。”不难发现,这些词都是以“锤”字为基础,然后不断发展行生出来的。“锤”的基本义是一种器具,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而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下,“锤”似乎成了证据的代名词。“锤”作为“证据”的用法最早是出现在方言中,即针对只有文字的信息发表评论“没图说个锤子”,意思是没有图片就不要乱说。后来又逐渐出现了“没锤子说个图”的变体,于是就有人开始回应“等着我们给你上锤子”,这个时候“锤”就初步具有了“证据”的意思。那些真正能说明问题的“切实的证据”就被叫作“实锤”,谐音之后被说成“石锤”,进一步行生出铁证如山就是“铁锤”,相对没什么说服力也可以说“木锤”或者“纸锤”。
  随着前段时间薛之谦、李雨桐事件的不断发酵,“实锤”一词又在网民中间掀起一番热议。同时还发展出一个新词“求锤得锤”,指网友认为爆料虚假,没有证据,然后爆料人应此要求,不断放出实锤打脸网友,这个过程就叫作“求锤得锤”,如“薛之谦人设崩塌,粉丝求锤得锤太坑爹!”在一波接着一波的重磅实锤之下,先前叫嚣着拿出实证的网友们被打肿脸,于是又被吃瓜群众戏称为“锤成渣”。后来人们在聊天时,就直接简化为“今天,你被锤了吗”,也就是说今天你被证据打脸了吗。
  “实锤”一词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网络恶意攻击、谣言泛滥等不良现象的抵制,同时也反映出网友们对网络信息真假更为理智的判断,在吃瓜的同时也更看重瓜的“质量”。但是,即使有所谓的“实锤”,也不一定就能还原事情的真相,因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实锤”也可能是被“制作”出来的,证据也有可能是杜撰的,真相只有当事人才真正了解。但不论真假,“实锤”都比流言蜚语强大,被“实锤”打脸还是蛮疼的。
□杨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