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户十万斤蔬菜难卖 采购商连跑八地难买

调查显示,疫情中的“交通梗阻”已经成为蔬菜滞销的重要因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4日版次:03

  新发地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近期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背道而驰”。 新华社图片

  “因为菜卖不出去,大面积种植,又没有客商来收,我们采取了没有办法的办法,直接把它给毁掉了。”近日,一位山东曹县农民遭遇“芹菜卖难”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共鸣。视频中,农民低头看向已经犁平的土地,计算着有将近十万斤蔬菜就这样被毁掉的场景,看着令人心疼、也令人心酸。
  蔬菜行情如此坎坷,然而,网上却传出“有采购商准备了一千万,全河南找蔬菜产地却买不到菜”的尴尬个案。这个采购商在河南连续3天跑了8个地方,却被卡在高速口,即便有农户见面接,也没能进菜地。
  初冬本应是蔬菜紧俏、购销两旺的好时节,蔬菜为何在地头就遭遇卖难?调查显示,疫情中的“交通梗阻”已经成为蔬菜滞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持千万元采购资金困于高速
  曹县蔬菜面临的窘境并非孤例。
  早在11月5日,“折扣牛”品牌创始人马昕彤陆续听到一些菜农卖不出菜的经历后,深受触动,很想帮助这些菜农。他开始联系之前给他视频下方留言的菜农、代办(经销商)。菜农也联系了,代办也联系了,他还准备了1000万元,预计收购1000车(4.2米)的菜,希望能够缓解一下这些菜农的焦虑。
  11月15、16、17日,连续三天,他带着采购团队信心满满地出发了。然而,第一天就遇挫了:提前一天和开封通许、杞县,郑州荥阳、巩义,商丘,周口,新乡等菜农约好上门采购,结果高速下不去。
  宋先生所在的开封通许县的种植基地,就是马昕彤这次采购的第一站。“马总来之前,我们都沟通好了,看到菜再谈收购价。”宋先生称,11月15日上午,为了能让马昕彤一行的车下高速,他在村委会沟通了两三个小时,仍然没拿到相关证明。后来村委会告诉他,即便给他开了证明,当地疫情防控办也不会放行。
  “郑州是高风险区,马总从郑州来,这边就管得严。”宋先生说,还有一个原因,是马昕彤当天开的是私家轿车,而不是装菜的货车。如果是货车带着通行证,说不定可以下高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昕彤采购蔬菜,一般第一趟先开私家车去菜地考察、洽谈,谈定价格后,第二趟才会开货车拿通行证去采购。几次被拦,大多是马昕彤开私家车去菜地的路上发生的。
即便买到了菜也不尽满意
  据相关媒体报道,虽然并没有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但能够进入曹县韩集镇拉菜的货商却寥寥无几:凡是外地来拉菜的车,必须提前三天进行报备,而郑州和西北五省份等地的货车,即便提前报备也过不来;凡是本地货车拉菜外出,即便不经过疫情风险区,回乡后也要“居家隔离七天”。如此,曹县蔬菜的“出县”之路自然阻碍重重。
  “有的让村里开证明,村里开了,又让镇里开,镇里开了又让县里开,有的地方是县里开了证明也不好使。我的天啊,我到那里是去采购的,是为他们村里的菜农解决问题的,不是去跟这个对接跟那个对接的。”马昕彤说,不止一个地方如此,大部分县、乡、镇都存在“路障”问题。
  那几天,马昕彤带着钱、带着团队,到哪儿哪儿卡,层层加码寸步难行,甚至找不到落脚地。
  马昕彤说,在新乡封丘、郑州中牟等买菜地相对顺利,但这些地方的菜品类不多。像中牟,大部分都是白菜,并不能满足多帮菜农的初心。“现在大白菜的价格已经降到4分钱,菜农对于卖不卖也都无所谓了。”马昕彤说,“一毛钱的白菜也是不赚钱的,说白了就是干个体力活,把自己的工资赚出来。”
  连续三天收获寥寥,马昕彤泄了劲儿。回到郑州后,他继续像以前一样,从代办或经销商手里买二手菜。
政策需要更加精准落实
  与此同时,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0月底到11月初,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背道而驰”,一些品类的蔬菜地头价从一元跌至几毛、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调查报告列举的诸多原因中,“货车司机在检查站排队时间过长,核酸过期重采重排”位列其中。显然,疫情中的“交通梗阻”已经成为蔬菜滞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疫情时期,诸多不易。当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从整体来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具体到一时一地,“梗阻”是否可以尽量避免和减轻?日前发布的“二十条”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就是在与病毒斗智斗勇中迭代升级出的最新版“疫情防控指南书”,为科学精准地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些政策需要更加精准落实。比如,一些地方出现的外地客商拉不了菜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已有明确规定,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针对检查站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交通运输部也明确了货车通行“即采即走即追”的要求。简单地说,货车前来运菜,司机只需采集了核酸样本即可继续前行,连核酸结果都不用等。更不能因为是“外地车”,就要区别对待、层层审批。
  11月19日,河南省专门出台了十条措施助农卖菜,不仅严禁“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还创新了“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以多次往返”的办法。据悉,曹县也正在结合本县情况,调整防疫措施,全力畅通交通大动脉和物流微循环。
  新政策的出台再一次燃起了马昕彤助农的心。11月21日下午,马昕彤团队又踏上了“支援菜农”的道路。
  马昕彤表示,这个政策感觉很接地气,可操作性也强,但他担心的是,乡镇执行方是否会层层加码。“卡口的工作人员不让我们下去,是为了疫情防控。不让我们下去,顶多受处罚,如果因为让我们下去,有疫情了,那可能就是被开除。”马昕彤对“蔬菜促销10项举措”里提到的组织省外客商采购、开展定向蔬菜采购比较认可,“但让客商能通行,需要县市把这两条政策执行到位。”
□据农民日报、河南商报报道
  新发地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近期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背道而驰”。           新华社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