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威
2007年至今,猪市行情的持续火爆,带动养猪产业内外的资金流动相当活跃。一方面,赚到钱的养猪老板们用大把的现金投向车市、房产,甚至不太熟悉的基金、股票市场;另一方面,觊觎养猪高利润的业内外人士,纷纷投资建场,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养猪产业。 进入2008年,围绕着养猪产业的资金流动继续升温。金融专家提醒,看似繁荣的资本流动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陷阱和隐患。近日,本报记者在养猪相对集中的四会和民间资本流通活跃的恩平两地采访,几个养猪老板的投资案例很有代表性。 案例一:养猪赚钱买车盖房 4月28日,四会市大旺区某猪场,一辆崭新的东风丰田轿车停在门前。车的主人、猪场老板梁先生告诉记者,这台去年5月购买的新车,落地价16万元,这笔费用只占他去年养猪收入的六分之一。 在梁老板猪场附近的十几个养猪户,过去一年内购买新车的占一半以上,车的品种以10万-15万元的家庭轿车为主,价格最高的是一台30多万元的日本三菱越野。 据了解,去年至今,买车已经成为广东养猪老板赚钱后的主要投资之一。但是,猪老板的轿车使用率并不高,梁先生的丰田已经购买了近一年,到目前行驶里程还不够1万公里。“每天都在关猪场里,难得有空开车出去”,梁说。 目前,梁老板的猪场内存栏母猪140头,去年上市出栏商品肉猪1500头,全年纯收益达100万元。除去买车之外,梁老板把这笔钱几乎全部投在了建房上。距离猪场两公里左右的一块宅基地上,一栋占地230多平方,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的四层洋楼,已经基本完工,总投资将超过100万元。 梁老板说,由于猪场土地的10年承包期只剩下两年,目前猪场的饲养量已经趋近饱和,无法继续扩大生产。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养猪还能赚到100万元左右,他的计划是在岳父家的宅基地上再建一栋新房。
■案例分析: 梁先生的投资案例几乎是去年赚到钱的养猪老板的缩影。买车、建房,已经成为养猪获利后的资金主要流向,尤其是在一些养殖规模受到土地、人力、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的中小规模养殖户,他们无心或无力把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而是更多地投向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消费领域。 专家提醒,在投资购买消费产品时,农民朋友一定要避免盲目攀比,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产品。比如,对于远离市区的猪场来说,那些省油、底盘高、质量好的吉普车或者客货两用车比家庭轿车更实用。另外,梁先生还要尽早考虑两年后土地承包期满后,家庭的生产投资领域,要为两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好充足的准备资金。专家建议,在养猪收益良好、家庭收入增长的时候,农民朋友可以为家庭成员购买一些实用的保险产品,比如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家庭抵御突发风险储备力量。 案例二:股市撤资建场养猪 恩平市大槐县卢先生猪场的第一批猪苗在今年3月份开始上市,他预计在7月份第一批商品肉猪将会出栏,“按照目前的价格走势,今年养猪应该会赚到钱”,老卢对投资养猪充满信心。 老卢养猪的经历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到现在还不满一年,在养猪业内是绝对的“新人”。目前,他的新建猪场存栏母猪300头,聘用员工10人,已经累计投资超过300万元。老卢说,这笔资金主要来自于去年在股市的收益。 老卢的身份是归国华侨。在南美洲打拼十多年后,2006年老卢带着近百万元的资金回到家乡——广东恩平,准备在国内投资。当时最吸引他的是国内一路走高的股市。2006年9月,在上证指数攀升到3000点的时候,老卢把100万的资金投入股市。2007年7月,老卢在股市已经赚到了近200万元,大盘也已经攀升到接近6000点的高位。而此时消费市场上猪肉供应持续紧张,养猪的利润疯涨到近年来最高。此时,老卢决定从股市撤资,投资建场养猪。 看好养猪产业后,老卢把股市里的30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养猪场的建设,“如果没有意外,肉猪上市一年后就可以收回成本”。 与老卢的投资经历相比,原恩平某猪场场长谭先生的遭遇恰好相反。2006年,他辞去某万头猪场场长的职务,投资股市,全职炒股。如今,他的所有资金都被股市套牢,眼看着猪市行情的持续高位,他后悔不已,已经准备重新找一份猪场管理的工作,稳定家庭的收入来源。 面对多年不遇的猪市好行情,已经形成规模的养殖企业更多地选择把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恩平菲赛迪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利显荣介绍,去年公司年出栏商品肉猪2.3万头,全年收益的60%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年出栏商品肉猪预计增加1万头,这将给公司带来近400万元的利润增长。
■案例分析: 卢先生的投资案例是成功把握投资商机的典型案例,能够在股市高位时清仓,把获利资金投入高利润的养猪行业,卢先生的投资策略具备一定水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养猪行业同样存在着高风险,突发疫病、市场波动、养殖周期等因素都会给这项投资带来潜在的危机,而且投资养猪不可能是短期行为,必须长期经营、科学管理,才能换来高回报。如果在这几个方面没有做好准备,看见别人赚钱就盲目跟风投资养猪业,显然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规模化、现代化模式的养殖企业,拿出60%-70%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利机会,同时要注意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具备条件的企业还要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