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揭育聪
时下,正值晚造杂交水稻供种高峰期。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清远市清城区、英德市一带种子市场上看到,杂交稻组合龙优665几乎成了种户热购的“明星种”,非常畅销。据了解,该品种近年来在广东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年,但因受到今春冻害天气影响,龙优665制种产量大幅减产,预计晚造种子缺口至少达四成。 “最大优点是米质外观好” 6月21日,在英德市石灰铺镇一家农资经营部,前来购买种子的种户络绎不绝。“还有龙优665吗?”一位江姓的农民骑着摩托车来到该种子店前,车子还未停稳就大声询问店主。“货架上摆放了丰优、秋优、金优、汕优等这么多的杂交稻组合,为何单独选购这个品种?”记者心怀疑问上前和他搭讪。对此,江告诉记者,他种龙优665已有两年时间了,感觉该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好,亩产量较高,很适合当地种植。“其最大优点是米质外观好,加工后在市场最受欢迎。”江说。 在其后接受采访的许多种户,大多表达了与江同样的看法,认为该品种产出的大米食味、口感极好,被誉为“广东泰国米”当之无愧。 广东超级稻首席科学家林青山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不育系龙A的培育成功,填补了广东杂交水稻研究的一大空白。广东杂优中心通过不育系龙A与恢复系665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龙优665,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均表现优良的品种,能最大限度满足广东晚造感光型优质稻种生产所需。该品种在广东连续多年多点区试,表现良好,赢得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和省农业厅有关专家的认同。 龙优665供不应求 经试种,龙优665为广东晚造种,早造不能种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与博优903熟期相近。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田间分蘖力较强,长势旺盛,抽穗整齐,后期叶青粒黄,熟色好。米质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从该品种的报审材料可知,其株高约105厘米,穗长23.6厘米,亩有效穗19.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43粒,经广东省病虫测报站鉴定,龙优665高抗稻瘟病,较抗白叶枯病。适宜韶关以外地区晚造种植。 据种子生产商湛江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刘镜辉介绍,受今年早春强冷冻害影响,龙优665制种产量大幅减产,目前已供不应求,预计广东晚造龙优665种子缺口至少达四成。 新品种如何科学种植?林青山建议,在栽培上要培育好适龄壮秧,大田播种量为每亩1公斤,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移植。大田插植规格以4×6寸为宜,双株植;施中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追肥,后期看苗情巧施壮尾肥。移栽后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露晒田,中后期采取干湿交替排灌,不要断水过早;及早做好病虫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