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各地肥料市场“涨声一片”。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区尿素出厂价格已达到1620元(吨价,下同),两广地区市场批发价格涨至1700-1750元。磷酸二铵企业几乎没有库存,主流批发价格已涨至2600元左右,经销商也普遍看好明年的市场,认为每吨价格将在目前基础上再涨200元左右,对冬储抱有很强的信心。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了化肥使用淡季,为何这一轮涨价得以迅速波及?笔者了解到,11月1日起,化肥出口执行淡季关税,一夜之间由110%的旺季出口关税骤降为10%,再加上化肥冬储的原因,拉动了价格的反弹。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此轮的涨价不可能持续太久。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推广部部长余雷表示,首先现在大幅涨价不利于化肥出口。国际化肥价格目前还在低位徘徊,如果大幅涨价,虽可拉动国际价格上升,但国内出口的竞争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其次大幅涨价不利于淘汰过剩产能。一旦大幅涨价,会有很多过去挣扎在停产边缘或已经停产的企业重新复产,使“去产能化”的过程更加艰难、漫长。第三是后续资金可能难以维系。此次涨价离用肥季节尚远,并不是市场的刚性需求,涨价持续的可能性不大。 “基于这三方面的因素,目前的涨价趋势不会持续太久。”余雷说。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运销与市场部部长薛三省、山东鲁西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产品贸易公司总经理刘月刚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国内化肥明显供大于求,调整关税出口化肥只是临时措施。从长远考虑,其根本出路则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一些人士表示,在内需无法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化肥企业都在寻求出口希望。他们呼吁有关部门最好取消出口关税,促进出口。 余雷认为,过剩的化肥产能只能指望出口来消化,取消出口关税是目前化肥市场调控的最好手段,如果出口不畅,市场好转的趋势在下个月就有可能停止。他还表示,放开化肥出口并不会产生失控的危险。“化肥价格一降再降,已到了企业心理和成本的双重底线。随着化肥行业亏损面的不断扩大和停产企业的增多,国内化肥市场急需一个强刺激,这个刺激的希望就在于取消出口关税和国家储备。” 薛三省也表示,如果国家能根据国内化肥市场和企业目前的现状,在用肥淡季实施化肥出口零关税政策,不仅有利于化肥价格缓慢回升,还有利于消化已经过剩的化肥产能。 但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中国化肥行业峰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明确表示,化肥作为重要的支农产品,国家对其行业有税收和原材料等方面的优惠,主要是为满足国内需求,减轻农民负担。虽然受金融危机和大宗产品价格暴跌的影响,行业亏损较大,但是化肥作为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资源性产品,国家高度关注的是国内需求问题,所以当前市场上传闻的取消化肥出口关税的可能性不大,明年化肥出口关税变动的可能性也较小。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全也表示,化肥出口对国内市场影响非常大。在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若干意见》中,虽然化肥行业未被列入,但很难断定对化肥生产项目不会加以抑制。化肥出口实行零关税几乎不可能。 据了解,在明年以前,我国还将有新的磷肥装置不断建成,产能还会增加,而国内对磷肥的需求变化也不大。根据磷肥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中国磷肥工业协会高级顾问张永志表示,希望国家放开磷肥出口关税,给企业一段零关税出口时间,以缓解去年以来因硫磺涨跌带来的巨大压力,另外继续加大化肥淡储向生产企业倾斜力度,建议加快磷肥行业市场化进程,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变优惠企业为直补农民。但他也坦言:“国际化肥需求依旧低迷,价格还在低位徘徊,事实上,即便国内化肥出口执行零关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是很强。” (钟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