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3版:家庭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一人送上一段话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1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李明月

  给和谐的家庭唱一首快乐的歌。

  □李勇明
■家长里短
  早晨,在洗漱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大儿子有了明显的喉结,唇上方也长出了毛茸茸的一层。哦!要不了几天,我的大儿子就该满14周岁了。
  说实话,儿子出生这么多年来,我对他的成绩是关心的,对他的生日却不大经心。每到他的生日,我都是随便买点什么送给他——随着“年轮圈”的增加,无外乎小手枪,小人书,组合玩具,集邮册之类。可今年,孩子已经进入14岁了,生日里还用这些小玩意打发他,行吗?
  晚上,我把我的心事告诉了妻子,她笑着说:“哦,你总算觉悟了,开始想到当爸爸并不那么简单了。你大儿子的日记,你可能从来没有看过,我可看过了,他让我看。我看他日记里所记载的事情,一天天不一样了。过去老写吃了什么玩了什么,现在开始写学了什么,还想再学些什么了……”
  我若有所思,我提议,大儿子生日那天,我们不再给他买什么东西,而由我们每个人——他的爸爸、妈妈,还有那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秃瓢,一人写上一段话送给他。
  9月13日——大儿子生日这天,他妈妈对他说:“你猜猜,今天爸爸、妈妈和弟弟,给你准备了什么生日礼物?”他抿抿嘴,挠挠头,笑了笑:“猜不着。”
  “你看,我们一人给你写了一段话。”
  大儿子接过三张纸片,看到最上面的那张,是他弟弟的几行顽皮又淘气的字——
  “哥哥:你都14岁了,可我才10岁。祝贺你生日快乐。不过我要给你提条意见,我几次问你几个英语单词怎么发音,你总是‘去去去!问你们老师去’!哥哥,你比我多懂一点,不就像我的老师吗?你再对我不耐凡(烦),我就不要你这个哥哥了。”
  大儿子“扑嗤”一声,笑了。
  第二张是他妈妈写的,密密麻麻,占满了整整一张纸——
  “以往你的生日,爸妈总是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可今天,妈妈什么也没买,只写几句话送给你。
  “我要告诉你,人生的奋进,不是用偶而的一股奋力追赶来衡量的。勤奋学习,不必笼统地说是一辈子,也不是某一个学期或某一个学年,而应该在每节课堂上,课堂上的专心听讲,听讲时的思考,思考后的收获。如要你在学校里怠慢了课堂,又马虎了作业,你说,这还叫什么学生?
  “老师和同学都说你心灵手巧,但你却总是成绩平平,升入初中以来一直排在班上的二十名之后。我和你爸爸并不是一定要你去争取第一名、第二名,但如果你是在赛场上赛跑,你自己,难道就不想争冠军?——我们襄樊老家有句俗话说:船上的人不着急,岸上的人白着急。孩子,你的学习老是这样子,你自己,急不急呢?
  “你常常提起你的一位好朋友,说他足球踢得好,踢起来跟不要命似的,可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位居前三名,还得过全区数学竞赛一等奖。你的智商并不比他低,你落后于他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你注意过他没有,他玩起来痛快地玩,学起来专心地学,那么你呢?
  “好几位老师——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都说你有潜力,而且还有不少的潜力,说是你只要努力,至少可以进到前十名——一句话,老师们相信你。
  “老师们是相信你的,我和你爸也相信你。
  “可是,你呢?”
  这番话,确实写得长了些。但是,大儿子看的时间更长,长得与阅读通常读物所需花的时间不成正比。
  第三张纸片上是我写的,话不多——
  “孩子,你今天的学生生涯将会对你以后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一把笛子,它以竹子的形式生长于竹林时,鸟儿歌唱给它听;猛兽长啸给它听;甚至天空的风雨雷电都不时教给它发音的方法。
  “竹子长大了,而老师所教的,都纳入了它的记忆里。
  “后来,你把这竹子截下来,搁在唇边一吹,竹子把从前在大自然里学到的都吐露出来了。再加上你的想像,你的发挥,你的创造,所演奏的音符动听极了,美妙极了。”
  大儿子端详了好一会,然后将那三张纸片收起来。后来,他的成绩从全班第22名,跃到了第11名。
  再后来,轮到我生日,大家也不让我搞“特殊化”,一人给我送了一段话。妻子和大儿子写的我就不详加复述了,小儿子模仿一首台湾儿童诗,是这么写给我的:“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出了轨/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就这样,现在我们家不管是谁过生日,其他人都给他(她)送上一段话,这也算是我家的“精神会餐”吧!        插图:李明月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