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岁寒
直到最近,珠海市斗门区乾务大海环村的十多位村民仍然在等待。他们一直想知道,自己在今年4-5月间投放了鱼苗后,在养殖过程中繁殖出了大批小鱼,苗场老板能否给个明确的说法?可遗憾的是,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时间拖到了11月,村民们陆续清塘卖鱼后,明知道他们苗场老板肯定在斗门,但因为两位合伙人现在已经分家,这件事情也就一拖再拖,没有得到解决。 满塘小鱼事涉30万尾苗 在乾务养罗非鱼的关先生从苗场买了3万多尾吉富罗非鱼苗,买的是7-8朝苗,在今年5月初放进鱼塘的,在接下来的养殖过程中,塘里繁殖出了很多小鱼。 关先生说,5月初放苗后,过了2个多月,就发现塘里有很多小鱼,当时考虑到放苗时间比较短,可能是经过抽水进入鱼塘的鱼卵孵化而成,也没有太在意。谁知到了9月中旬时,塘里鱼苗的数量开始大量增加,刚发现时,只有筷子头一般大小,到了11月中旬后,都长到了脚拇趾这么大。“随便在塘边站一站,很快就能看到浮起来一大片,而且这批鱼苗的成活率也很差,清塘后纯投料养的鱼,3万多尾苗才收不到22000斤鱼,这其中仅有2成是超过1.6斤的。”11月19日,关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乾务大海环一带,有十多位村民买了这一批鱼苗,都出了这样的问题,数量达到30多万尾。 村民阿亮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月初投的7朝苗,到8月开始在塘里见到小鱼,满塘都是,捞起一些商品鱼解剖开,还发现肚子里怀了卵。11月21日,他清塘卖鱼的时候算了一下,投了5.5万尾鱼苗,捞起的小鱼两、三百斤,“大的小鱼长到了2两多,还有很多比网眼小的鱼捞不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心生不满,“鱼苗质量有问题,苗场应该有个交代,即便不想赔偿,最起码应该来现场看看情况。” 一拖再拖对外宣称散伙了 有农民向记者反映,出售这批鱼苗的苗场在斗门白蕉镇的禾丰村,原来是两人合作经营,但现在已经散伙了。 据了解,这家苗场名叫“禾丰虾苗场”,原来经营白对虾苗种,现在以罗非鱼苗为主,合作人一位姓黄,一位姓张。这批苗是4月出售的,从今年6月起,二人就不再合作。有一部分村民说,发生了鱼苗产仔的事情后,当时在苗场负责生产和技术的张某曾来看过,但再也没有下文。 11月26日,记者见到了现在苗场的经营者黄某,他表示,知道有农民反映鱼苗产仔,自己曾经提出,对技术懂得很少,张某负责生产,既然农民反映有问题了,就由张某负责统计人数和应该补偿的鱼苗数量。来年春天,自己愿意免费提供相应数量的鱼苗;如果不愿意要苗的,也可以考虑金钱补偿,但是张某至今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 27日,记者又找到了张某,他正准备在当地新开一间罗非鱼苗场。对上述经过,张某表示承认,也愿意用鱼苗或金钱补偿。至于事情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他的回答是:既然散伙了,自然很少联系,大家的沟通出了问题。 在采访中,一位曾参与鱼苗买卖的人士提出,怀疑该批苗种的来源不清,从体型、体色和花纹看,和该苗场平时出售的鱼苗相差很大。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3月,该苗场曾有14多万尾苗销售到斗门平沙,到今年8月,养殖户清塘卖鱼时,发现这一批鱼有歪嘴、缩尾等畸形现象,导致销售价格被压低并造成损失。 漏洞较多监管难以顾全 在这次事件中,农民买苗是在黄张二人分开之前,发现产仔是在二人分开之后。据了解,黄张二人合作的方式是:黄某提供场地,张某提供亲鱼,并负责生产和技术,二人均承认,鱼苗产仔和畸形的责任,应该由他们共担。 鱼苗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屡见不鲜,吃亏的往往是农民。由于缺乏证据,在发生了类似事件时,难以追究责任。 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了解到,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鱼苗质量的规定,多是体型、体色、活泼程度、鱼体健康程度和疫病方面的规定。而对于鱼苗中很重要的生长速度和性别比例(如罗非鱼雄性率),没有规定,行业中也没有相关标准,这就容易被个别人钻空子。即便是到渔业、工商等部门投诉,由于鱼苗买卖中一般不开发票,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甚多,同时在流通、养殖阶段,随时存在调换的可能,所以根本无法实现责任追究,买到差苗的农民只能自认倒霉。 珠海市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建洪告诉记者,就此次事件,由于鱼苗是在黄张二人分开之前生产出售的,要尽快督促二人先做好农民的工作,确定受损农民的补偿方式和数额,以相互协商的方式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