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重大行业事件中,如高热病流行、免费疫苗链条调查,坚持独立客观,坚守南方报业说真话的风格,《养殖宝典》迅速赢得了养殖户的欢迎和尊重。 2004年,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劳锦华、曾进先后加盟《养殖宝典》。这两位记者都是被各自的大学同学介绍进入,都携带了不少行业资源,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报道支撑着《养殖宝典》畜牧和水产方面的重要版面。 2005年,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林礼广、赵威等人加盟《养殖宝典》。这一年,是南方农村报向高校大规模招聘记者的开始。自此,每年都至少有1名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养殖宝典》。至2008年,宝典编辑部已有10多名记者。 行业精英和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双双加入,迅速充实了记者团队。同时,南方农村报领导层和杂志编辑部也日渐清晰了杂志的优势:在中国的行业媒体中,能够或者愿意市场化操作的行业报刊凤毛麟角,敢于硬碰硬说真话的不多。而《养殖宝典》记者是这个行业中极少数真正拥有记者证的记者,背靠南方报业,在绝大多数时候能够承受来自资本与权力的压力。刊物的灵魂,就是一个“真”字! 思路决定出路,《养殖宝典》日渐在行业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碑:说真话的刊物,敢于替行业说话。而这种口碑,是在一系列重大行业事件中日积月累起来的。这个时代的乱象丛生,给了《养殖宝典》的记者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2005年起的东莞驱猪风潮、2006年的猪无名高热病事件、2007年的惠州猪场拆迁案、2007年的华星饲料厂清盘案、2008年的三聚氰胺风波、2012年免费疫苗调查……在这些重大行业事件中,《养殖宝典》均是独家深度报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爆炸性新闻,在官方和民间均引发强烈反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法规的制定或修改。 名声日隆的《养殖宝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行业坐标,奠定起自己的行业地位。养殖户的订阅数逐年暴涨。南方地区市场经济开发较早,养殖户见多识广,是最精明也最现实的群体,他们的支持令这本杂志的订阅量节节攀升,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不多的几家真正主要由养殖户和渠道商订阅的行业媒体之一。甚至遥远的河北、山东等地也有部分养殖户、经销商通过邮局订阅。 报道立场和风格不同凡响,是《养殖宝典》有意的坚守与追求,令这本杂志打上了南方报业的烙印。记者们遇到同行,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你们胆子太大了,你报道的事情我们知道,可就是不敢报。”语罢,双方哈哈大笑。 其实,在坚守媒体说真话本能的时候,《养殖宝典》也曾因为它的锋芒毕露和真实犀利得罪了不少企业、政府官员甚至是行业朋友。这曾让编辑部的许多同事纠结万分。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理解了:第一,只要报道扎实,记者无愧于良心;第二,不这样做,《养殖宝典》无法生存。 《养殖宝典》的母体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意味着它的基因是媒体。它没有高校的技术背景,没有政府的官方背景,它唯一的依靠是一张张新闻纸,不踏踏实实做好新闻,它怎能在如过江之鲫的期刊丛林中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