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试版期间,为了搞好报纸的发行,当时的副主编汪学勤带头加班,大家围着炭炉翻找各地邮局的地址,然后挨个给他们寄报纸。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广东农民报》又回来了! 1980年,虽然改革的争议仍然不绝于耳,但城市和农村都已经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南方日报领导层研究决定,恢复出版曾经广受欢迎的《南方日报农村版》,并定名为《广东农民报》。 时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的张琮,被提名兼任《广东农民报》主编,原因很简单:他有办农民报的丰富经验,曾先后在《东江农民报》、《粤东农民报》担任领导职务。 当时的整个采编队伍,是勉强组建起来的。张琮从南方日报地方记者站挖来了汪学勤等人,又从湛江地委把老战友曾惠存挖过来,再加上原来《南方日报农村版》留下的几名老记者,一共凑了9人。 在位于东风东路旧南方报社天台两间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他们开始筹划复刊首期报纸的内容。时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处于急剧变幻之中,相关政策摇摆不定乃至争议重重,农民最需要的是政策解析。“农民需要的,我们就报道。”张琮介绍,最初设定的报道类型以农村政策宣传为主,此外广泛报道农业技术知识、农民文化生活等,四开4个版,每周出两期(后改为每周一期,四开八版,逢周六出版)。 1980年2月2日,《广东农民报》第一期报纸出炉。复刊词中写道:“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农民的要求和呼声,传播生产经验,普及科学知识,活跃农村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头版内容主要介绍各地的先进经验,报道广东省对农村政策的贯彻情况,设有“政策问答”专栏,针对农村政策为读者释疑解惑。 据参与复刊的老报人余达和程生回忆,在正式出版前,为了求证这份报纸的内容是否符合农民需求,采编人员带着报纸大样去到从化,和当地的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交流,针对报纸的内容进行讨论,结果证明,大家对这份报纸还是比较认同的。 已故前主编周方旸曾经回忆,复刊后编辑部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一是及时向广东农民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更重要的一个大动作就是对“包干到户”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余达至今仍记得自己的第一个采访任务,就是到从化吕田镇采访7户人家搞包产到户后增产增收的典型事例,见报稿名为《白石山下一枝花》。程生说,报纸试版期间,为了搞好报纸的发行,当时的副主编汪学勤带头加班,在寒冷的冬夜,在简易办公室中,大家围着炭炉翻找各地邮局的地址,然后挨个给他们寄报纸。除此,他们还将首期报纸寄到各村,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广东农民报》又回来了! 很快,《广东农民报》便以其精准的政策解读报道在南粤农村风靡一时,其发行量连年飞跃——1981年为15万份,1982年翻番达到30万份,1983年超过45万份,最高纪录达到单期56万份。 □南方农村报记者 苏晓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