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雄慧
3月25日,粤东地区第一家导管护理门诊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开诊。这是一个由护士长和专科护士负责的护理专科门诊,除了周日和节假日,每天都出诊。该专科门诊主要是为梅州市和周边的河源市、江西省、福建省等地需要中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一种“一针治疗”的置管和导管日常护理服务。 梅州市人民医院(黄塘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小川介绍,作为一项体现护理专科水平的技术,外周导管置入(简称“PICC”)在该院已经开展了10年,从2003年至今,已经做了2000多例PICC置管,对象包括化疗患者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等,更成功开展130多例早产低体重儿置管。 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妇一科护士长李晓辉介绍,PICC置管是将一条细长而柔软的导管,从手臂上的外周静脉打入,“像打针一样。”这条长达40多厘米的导管,从手臂沿着血管直达上腔静脉,病人所有的输液,均不再需要经过外周血管,而是通过导管直达大血管。 留置PICC可以为患者带来这些好处:静脉输液全程只需“一针治疗”,减少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营养药物等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一年,维护简单并降低治疗费用。 “很多化疗病人所用的化疗药物浓度都比较高,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例如早产儿)营养药浓度也很高,如果这些药物长期从外周静脉直接输入,外周静脉容易出现发炎、坏死等。”李辉说,置管可以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此外,一些休克的病人由于血压很低,外周血管打不进去,药物进不了血液,这时候,有PICC置管的存在,就能够快速地输入救命药。因此,PICC置管为这些患者开辟了新的生命线。 “PICC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太大影响。”李晓辉进一步解释,患者可以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家务劳动等,但要避免使用该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者举重锻炼。 专业护理人员坐镇 刘小川介绍,该专科门诊是应病人需求而开设的。“置管患者主要集中在肿瘤化疗科、妇产科等。”置管患者需要日常维护,一般每周需要到医院护理一次,只能找原来就诊的科室,但由于各科室病人多,往往要等很久,交费等手续也比较麻烦。还有一些在外地做了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的患者,回到当地后也需做护理,“有不少人来咨询过。”于是,在综合衡量病人需求和专科护理团队力量后,医院决定开展导管护理专科门诊。 据介绍,导管护理专科门诊的出诊人员有11人,包含3名护士长和8名专科护士,均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获得置管准入资质多年,具有丰富的置管和导管维护经验。妇一科护士长李晓辉,已经从事了护理工作16年,而化疗一科护士长张英燕从事肿瘤护理工作已经17年。 开诊时间:周一、三、五下午;周二、四、六上午 诊室:梅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四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