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妮静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一栋毫不起眼的大楼,绕过楼下正与人交谈的保安,乘着电梯直上三楼。门一开,眼前出现的是古色古香的大门,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正坐在门后一张檀木茶几边,泡着一壶上好的凤凰单丛。此刻,都市的喧嚣仿佛被隔在身后。杨会长邀记者坐下,一边品茗,一边述说岭南文化与广东土特产的关系。 南方农村报记者(以下简称“南农”):杨会长,您觉得广东特产在岭南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杨飞武:岭南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广东特产的升华。比如说岭南的工艺品,与北方、江南地区的不同,它更倾向融入岭南特产的元素,我们常常看到艺术作品中使用荔枝、芒果、木瓜、香蕉等岭南佳果,以此来表达丰收。 曾经有个苏绣展览要在广东举办,为了应景,当时一位有名的苏绣大师绣了一幅香荔图,却得到形似而神不似的评价。甚至有人说道,广东一位普通的绣娘都能绣出更漂亮的荔枝图,其实,人们想表达的意思是荔枝在岭南人心里不仅是一种水果,还是一种文化象征。 南农:“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类)”评选活动对于特产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有何意义? 杨飞武:以前广东有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这些都是在岭南特色工艺品中常常出现的元素,陈皮的原料是桔子,有“吉(桔)祥如意”之意,玉石雕成姜山的形状便成了“一统江(姜)山”。后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保护意识稍稍有些不足,不过,现在又开始慢慢重视起来,在此时举办“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类)”的评选活动就很有意义了。 广东有许多土特产非常珍贵,特产文化也非常浓厚,却不为人知。通过“广东十件宝”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在帮助农民宣传土特产的同时弘扬岭南特产文化,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南农:“广东十件宝”如何打造表现岭南文化的旅游产品? 杨飞武:正如过去广东三件宝能打造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评选出的“广东十件宝”同样也能丰富岭南工艺品的题材。“广东十件宝”结合广东有名的象牙雕、木雕、玉雕与彩瓷、刺绣等工艺,都能打造出非常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工艺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岭南工艺品做成“广东十件宝”农土特产的包装,比如用潮州金木雕的盒子盛放凤凰单丛茶,木盒本身就是一件有保留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只要看到这个木盒,还能想到广东的凤凰单丛茶。这样一来,岭南土特产的品牌价值便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