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何觅之
水是生命之源,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饮用水标准也越发严格,但养殖场水质污染却没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近日,南方农村报联合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由北京康牧兽医药械中心赞助,对广东惠州、肇庆、江门、清远、茂名等养猪主产区猪场送检的50个水质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八成水质样品细菌总数超标。 细菌总数超标率达八成 养殖场水源多来自地下水,被畜禽粪便污染的水,浸入地下水井后,再饲喂猪群,污染问题堪忧。据了解,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畜禽饮用水的国家标准,此次检测以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标准》)为参照。 《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标准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氏菌四个指标,此次水质检测对养殖场畜禽饮用水水源的前段(入水管前的水)与后段(水龙头处直接给猪饮用的水)分别取样,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数三个指标的检查。 根据《标准》,在100ml水质样品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检测结果显示,50个水质样品中,41个水样的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达到八成。而来自同一水井不同位置的水样分析显示,水源前段和后段的细菌总数差异明显,如:中山某规模养殖场前段的细菌总数为760CFU/mL,而后段水的细菌总数达到了190000CFU/mL。 “这次检测的水样细菌总数超标很严重,细菌总数最多的一个样品达190000CFU/mL。”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工程师曾嘉辉说,“虽然畜禽饮用水和人的饮用水会有少许差异,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畜禽粪便污染水源 畜禽粪便是目前养殖业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而粪便对外界环境污染主要通过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国内外食品卫生检验标准中,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是判断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主要指标。“耐热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较容易死亡,其检出反映的是水源在近期受到过直接或间接的粪便污染。”曾嘉辉告诉记者。 粪便作为人类、畜禽等的肠道排泄物,其中除含有一般肠道正常菌群外,也会带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水中检出的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数量越多,其存在的肠道致病菌污染情况越严重,对畜禽的潜在危害也越大。其中,沙门氏菌通常会侵害幼年、青年畜禽,使之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而发生败血症的怀孕母畜可表现流产;沙门氏菌也是引起猪群腹泻的原因之一。 《标准》规定,在100ml人生活饮用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此次检测结果中,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数量分别为25个和22个,约一半的水质样品未达标,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数最多的养殖场达到1600MPN/100mL。超标水质样品,在规模化大猪场和中小规模猪场均有检出,但规模化大猪场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部分规模化大猪场的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也有达到1600MPN/100mL。 水源消毒一直被忽视 记者就水样检测不合格问题采访了相关养殖场的负责人,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表示未对猪场水源做相关消毒处理。而惠州的郑某是为数不多的,用漂白粉对养殖场水源进行简单净化消毒处理的养殖户,在两口水井中,漂白粉处理后的水质明显好于未处理的。高要市某种猪场的水样经石炭简单过滤后,其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也明显降低,但仍不能达到标准规定。 “一直以来,养殖场会对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但对水源的消毒净化处理都不太重视,一般养殖场缺乏系统的水源净化消毒措施。”广州衡世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如衡说,“而水源中微生物检测对设备和技术的高要求,也让养殖场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在水质检测上。” 猪舍内适宜的温度、水管内恒定的低压,以及向饮水中投入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电解质、维生素、糖类等),都容易使水线内壁形成一层生物膜,这种生物膜也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的常见寄生场所,这是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许多养殖企业自备水源为地下水,水质良好,大多不经处理即可作饮用水源,并由水泵直接供动物饮用,重视饮水消毒的养殖户又大多仅关心水的来源是否安全,忽略了水线生物膜污染饮用水的情况。”北京康牧兽医药械中心赵俊辉经理说。 对畜禽饮水消毒,不是为了让畜禽喝消毒药水,消毒目的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畜禽饮用水的清洁。对养殖场水源消毒,赵俊辉认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正确的消毒剂,二是定期清理水线生物膜,避免水源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据了解,目前用于饮水消毒的试剂只有氯胺、臭氧、二氧化氯等少数几种,其中,二氧化氯应该是消毒饮用水最好的消毒剂,用二氧化氯对水线生物膜的定期处理,以及彻底浸泡,再加大水压冲洗管道,以冲出管线内固有的生物膜,是处理水线生物的常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