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三问连南:脱贫致富差点啥?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6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刘龙飞 张学斌

  扶贫改变了许多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地七贵尔养起了蚕。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龙飞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学斌
 南网编辑 李秀丽 莫凡 王宁
 奥一网编辑 袁雪燕

  连南瑶族自治县,挤在广东西北一隅。一说起它,人们的印象就是“穷”。要致富,连南到底还差点啥?
一问村里人◥>
等靠要,怎么能致富?

  6月19日,连南县三排镇三排村,瑶族妇女地七贵尔在35摄氏度高温的蚕房里累得满头大汗。辛勤背后有笔不错的收入帐:她家养蚕前三年,总收入已有十几万,眼下每斤蚕丝的收购价是十八块多,打理好更容易卖个好价钱。
  而在2010年以前,年收入三四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地七贵尔全家4口人,劳动力只有她和身体不太好的丈夫。那时地七贵尔家里也养猪,广东省烟草局副总经理、扶贫干部王清明打趣说“只有地瓜干,猪都吃不饱,养一年最多一两百斤重”。这样的猪只能杀了自己吃,牛进田地吃庄稼也没人管。
  “有的村民日上三竿还不起床,因为田地打不打理,收成都那样。”三排村委会主任盘亚头哥总结之前三排村贫穷的原因:村民不懂致富技术和信息,懒散缺乏致富的动力,有口饭吃就知足,此外还缺乏启动资金。
  2010年,王清明带队的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三排村,建起了蚕房、种桑养蚕基地,推广金银花、竹鼠等种养殖技术。贫困户逐渐尝到甜头,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金银花地、猪圈、油茶地、经济林相继出现。
  一组对比数据说明三排村的转变:2009年即工作队来之前,三排村贫困户人均收入1078元;到了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14030元,整整翻了十几倍。“有钱就有力。”干活晒得脖颈通红的地七贵尔开心地说。
  不过,迅速增长的贫困户收入未能打消网友担忧。有奥一网网友疑问,几年年收入翻了十几倍,这钱来得是不是太容易了,扶贫干部走了又该怎么办?网友@山雀仔则反思,有些人“等靠要”思想严重,否则连南为什么年年扶贫还是贫?
  在王清明看来,输血能让村民尝到甜头放手跟着扶贫干部干,造血能保证村民长期有稳定收入。村民增收后,将现有项目发展成产业,与市场接轨,现在村里的桑蚕养殖、养猪、金银花等产业规模扩大。王清明所在工作队已转到其他村,时不时回三排村看看,他挺满意:除了养猪收入可能略微下降外,村民收入无太大波动,有人还主动提出要养走地鸡、养羊。
二问移民村◥>
整个搬,产业咋生根?

  连南约17万人口中,瑶族有8万多,瑶胞大多居住在山区,居住区域超过全县80%的面积。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都有瑶家村寨,连南也有“百里瑶山”之称。连南县扶贫办主任黄火兴说,高寒山区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太恶劣,只有将他们搬迁出来,先“安居”才能“乐业”。
  72岁的唐四妹是连南县三江镇六联村“移民新村”的第一批居民。2010年8月,连南县“移民新村”第一期移民安居房竣工,112户瑶族群众成为从高寒山区搬迁下来的“移民”,唐四妹家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前住的地方,生活实在太苦了。”唐四妹说,自己之前居住在距离县城数十公里的一个偏远山村,家里5口人,只有一亩多水田,几十亩山地,每年的收入就靠在山上砍树的一千多元,生活非常艰难,只有偶尔赶集的时候,才会到县城换一些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一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没钱、没文化,唐四妹上过小学二年级,在他们村已经算是“文化人”。
  2010年,连南县开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4期570多户住房建设,共有364户居民入住。“我们的安居房,以市场价的一半卖给群众。”移民新村负责人房主任介绍,移民新村建在旧工厂的一块廉价土地上,还争取到了省里拨款、社会捐助,大大节省了成本。
  网友@山泉水一直有这样的担忧:瑶民搬迁后离土离乡,务农变得不方便,有些贫困瑶民甚至基本失去了农业收入。而连南的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较为有限,搬迁贫困户就业增收是个大问题,“如果政府不能解决,这就是治标不治本”。网友@山旮旯也认为,移民的“幸福感”是刚迁下来的时候,居住环境好了,但远离田地怎么才能致富?
三问工业园◥>
不开工,如何促发展?

  “工业才能使高寒山区搬迁的农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发展工业是不少连南网友的共识。
  连南县发改局介绍,矿业、小水电曾经是当地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政策要求,矿产企业被关停,财政收入每年少了三千多万,现存两百多个小水电则靠天吃饭。连南到处丘陵山地,大块的平整土地不多,而这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
  连南工业多集中在北江工业园、回龙工业园、金光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其中北江工业园历史最悠久。记者在工业区看到,这里坐落于大山之间,三三两两较集中地分布了一些厂房。园区管理处负责人班木强介绍,2006年是工业园最红火的时候,企业有14间,几年下来如今只剩9间厂,但真正开工的只有2间,分别是农药厂和碳酸钙厂。企业停产的原因不外乎市场不景气、企业面临升级改造等。
  从停产企业类型大致可看出工业园区的定位:一间金属制品厂、三间选矿厂、一间制造填充剂的塑料厂、一间小化工厂、一间富锰渣厂。北江工业园2010年产值曾达1亿,但去年仅有3000万左右,上缴利税约200万。班木强坦陈,这些企业多处在产业链下游,属低端企业,园区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防止这些企业污染环境。
  地处北江水源地、土地不够用,这都是工业园区面临的困境。环评标准较高,又无交通基础设施等利好吸引企业,工业园区举步维艰。有污染的企业不能要,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企业难引进,这是连南在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的瓶颈。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