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进 实习生 孔学劭
水田里刚播种不久,雷州市附城镇韶山村委的村民一直祈祷老天不要下太多雨。“如果积水太严重,会把田里的水稻都淹死。”日前,在该村南庄村小组新公路北第三斗沟至第四斗沟的水田里,正在耕作的农民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诉苦。 因为缺水灌溉,当地村民打井抽水,解了燃眉之急,却导致水田下沉,水田下沉后排水口降低,水田又因此排水困难,进而影响水稻收成。这种情况在当地已持续多年,犹如一个死循环。据政府方面估计,当地300多亩水田“水浸”严重。 上好农田遭水浸六年 韶山村是滨海村庄,有1400多户、7500多人,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全村耕地近6000亩,都处于雷州市重要的粮食基地——东西洋的东洋上。 雷州市东西洋水田连片面积达22万亩,连接雷城、附城、白沙、南兴、松竹、雷高、杨家、沈塘等8个镇(道),是湛江最大的水稻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43万亩,总产达20.2万吨,素有“粤西粮仓”之称。 然而,自2008年起,地处“粤西粮仓”的韶山村就不断发生水田被“水浸”的情况,上述位于南庄新公路北第三斗沟至第四斗沟的水田是其中“水浸”较为严重的一块,面积约30亩。顺着该水田的田间小路由东往西走,可见南边水田的排水口与排水渠的高度差很小。“排水口过低,每到雨季,雨水积满整块田地,很久才能排干净。” 因为积水难退,村民根本不敢种植高价值农作物。陈姓村小组长介绍,个别村民曾尝试种植几百亩香瓜,可是一场暴雨后,什么都没了,损失惨重。他估计,当地遭“水浸”的农田面积达1000多亩。 抽水灌溉致水田下沉 “都是因为打井抽水灌溉,水田才下沉。”对于水田下沉的原因,陈姓村小组长如此解释。2007年,因为韶山村的水田缺水灌溉,村民集资十几万在田间打了十余口水井,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 记者环视田间,每隔不远就有一间红砖小屋——井房立在田野边上,小屋面积四五平方米,两米多高,门紧锁。“只有需要抽水时才会开门。” 2008年,韶山村有40多亩农田出现塌陷现象。当时,广东省水文队勘查认定,多口农灌井过于集中开采浅层地下水,导致软土层失水压缩,引起农田发生不同程度的塌陷下沉。 分管农业的符姓镇干部称,当地政府发现水田下沉后,曾劝阻村民不要再去抽水,但天气干旱时,村民还是会抽地下水用来灌溉,这使得农田下沉情况逐年严重,下沉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他称:“初略估计300多亩水田有下沉的现象。” 地表断流农民打井 据介绍,附城镇有三个灌溉水源,分别为六灌抽水站、西湖水库、塘边水库。全镇水稻田面积多达6万亩,其中韶山有5000余亩水田。1970年代起,韶山村一直利用塘边水库进行灌溉,后来由于水库水源逐渐枯竭,政府计划利用六灌抽水站将南渡河河水引来为民所用。这项工程本打算通过民间集资和政府补贴完成,可是2003年实行税费改革后,政府不能向农民收取费用,工程资金不足,“引水渠只修了9公里,离韶山村仍有13公里。” 水利工程年底动工 目前,村民陷入两难的境地:继续抽水灌溉,土地下沉会越来越严重;不抽水的话,水稻没有足够的水灌溉,根本活不了。“现在我们也很矛盾,但又没办法。”村民陈伯苦恼地说。 韶山村村民期待政府能早日把排水渠挖深、修好,“不然这田一天天往下沉,总有一天没法种了。”符姓镇干部则认为,这应该由村民自发组织加以解决。他同时认为,挖深、清理排水渠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根本原因是灌溉用水不够。” 符称,政府已经决定将六灌水利灌溉工程的水渠延伸至韶山村。他介绍,该工程是省重点项目,投资约3000万,“估计年底可以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