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时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谈振兴粤东西北
工业化要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张由琼

   汪一洋接受南方报业联合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宏旺
  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杂志、南方网联合报道

 总策划:莫高义 张东明
 总指挥:江艺平
 统 筹:陈 永
  3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接受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专访,解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起草背后的故事。
谈背景◥>
“车头跑了2公里,车尾还没动”

  南方报业:作为此次《决定》起草参与者,亲历期间,您能否给我们讲讲《决定》出台台前幕后的故事?
  汪一洋:制定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主要还是从广东省情出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东南沿海包括广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步,先富要帮后富,我们也在做,比如扶贫双到;第三步,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国家大,就像列车,车头跑了2公里,车尾还在车站里还没动,因为列车太长。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面就包含了区域协调的问题。党中央对广东寄予厚望。胡锦涛视察广东时,提出广东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习总书记十八大之后到广东调研,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珠三角经济很发达,粤东西北欠发达,这样的局面从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两者之间差距过大的现象,历届省委也高度重视。胡春华书记认识到,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单是粤东西北地区自身的事情,也是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需要。广东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但一分散到各个市,就发现东西北12个市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还有两三个市是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全面小康,不是平均小康,是要粤东西北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决定》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制定的。
谈起草◥>
副省长亲笔写一章

  南方报业:在整个从酝酿到出台的过程中,哪些经历给您留下深刻印象,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汪一洋:《决定》起草是由徐少华常务副省长分管,具体起草是省发展研究中心。从接到任务到文件出台,我们前后认识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我们着眼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区域之间怎么平衡,珠三角省里怎么加大力度帮扶东西北。后来经胡春华书记提点,最后出台的文件,在原来基础上大大提升了。提出以“两加快”来构建“双引擎”,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两加快”,是指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在加快调整结构中发展。所谓“双引擎”,就是指珠三角这一块是我们的引擎,粤东西北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引擎,不是珠三角要去帮它。胡春华书记说,从粤东西北着手也是为了珠三角好,不腾龙换鸟要憋死珠三角。
  我到省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2年来,感觉《决定》起草是最受重视的一次,以前是汇报一次两次就结束。这次胡书记开了四次会,前面汇报怎么写就汇报了两次,省委常委会再来讨论,省政府常务会讨论是48条,后来增加1条,省委常委会通过后又增加1条,每一次都有改。
  比如努力实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原来是一节,现在是一章,改完之后立意比原来提高了。其中有一个章节,还是徐少华常务副省长亲自执笔的。最后收集了五轮,共700多条意见,可以说是集中了全省智慧来形成的。
谈特点◥>
为各市目标讨价还价

  南方报业:您认为应该如何点评这一战略的影响和意义,解读其中政策的创新突破?
  汪一洋:《决定》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全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全局性表现在振兴粤东西北,是全广东的大事,不仅仅是东西北的事。
  时代性表现在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是复制珠三角那条路,而要吸取珠三角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付出的代价和教训,从这个角度,找到我们后发优势。珠三角创造了辉煌,但代价也非常大。东西北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保护生态建设的前提下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行的是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战略,不像珠三角那样遍地开花。另外,发展动力在哪?主体责任是粤东西北各市,不是省里,也不是珠三角,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不仅是资金。5年统筹6000多个亿,但仅仅靠这些资金是发展不了,这是种子资金,引导资金。6000个亿用途很广,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基础设施,还有相关的交通能源,分到十几个市,也就四五百个亿。剩下100个亿来搞建设,100个亿全部拿来修路也就修100公里。所以,还是要靠加大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吸引社会投资。
  实践性表现在,这次文件不是一般的号召,而是很具体,目标就是两个:第一到2020年粤东西北各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二个就是人均GDP在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分解到每一个市,阳江是在2014年达到,茂名在2015年,韶关湛江2017年,清远潮州汕头2018年,揭阳云浮2019年,河源梅州汕尾2020年。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当时徐少华副省长带着我们一个市一个市去谈得来的。很多地方,是开了全会或常委会来决定的。
谈抓手◥>
交通建设有补课意味

  南方报业:三个抓手的提出,是不是也跟东西北的发展一脉相承?
  汪一洋:是的,这些也是符合实际的广东路径。促进粤东西北发展,有三大抓手:交通、产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五年内要实现县县通高速,主要城市通高铁。今年年底厦深高铁要通了,明年深茂高铁要开工。通过高铁高速公路网,打通出省通道;把园区建设好,新形成的工业生产总值50%要在园区;将城市扩容提质,以地级市为重点,建设一批一百万到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以县城为中心建设一批三十万五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带有补课的意味,有的地级市就80公里高速,有的五年不增加一公里高速。广东有5000公里高速公路,排全国第三,仅次于河南、山东。“十二五”期间,广东原计划每年增加300公里,我们便问交通厅厅长,每年增加300公里后,“十二五”末能排第几?厅长说,可能第4或者第5位,因为别人的增幅比我们大,我们增加300公里人家增加400公里。后来我们争取到一年增加500公里。这样才可能在未来5年还保持在前三。
  城市扩容很有必要。胡书记调研后找我们去谈,说他看东西北十二个市,不只比珠三角差,是比有些内地省份都差。粤东西北地级市人口多,但中心城区人很少,比如湛江有700多万人,城区只有90万人,云浮只有30多万,肇庆40多万。城区辐射能力差,小马拉大车。所以要集中发展城区,县里集中发展县城,个别发展中心镇,形成地方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