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0版:农化、种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化州人鼠大战吁求统防统治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12月0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丽豪

  花生田四周都围上了一层防鼠塑料薄膜。  □黄丽豪 摄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韩云
  记者黄丽豪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近段时间,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广东、海南多地鼠害猖獗,致使部分地区水稻减产,其他作物如蔬菜、甘蔗、菠萝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农户反映现在市场上的杀鼠剂不管用,专家称统防统治是关键。
老鼠横行袭人毁田
  在广东省化州市,一场人鼠大战正在上演。许多被啃食精光或倒伏的小田块,犹如一个个伤疤印在稻浪中,辣椒、四季豆等蔬菜也都未能幸免。为了防老鼠,村民在道路两旁的水稻田、花生地里插上了竹竿并系上塑料袋,田地四周则包上了一层塑料薄膜。
  化州市长崎镇山冲口村一农资店老板陈奕盛告诉记者,村里有农户在稻田里喷雾农药,不到两小时,脚趾头就被三只老鼠咬伤了。采访中,很多农户与农资店都认为,老鼠已成为当地农业最大的祸害,称“近两年,其他病虫害所引致的损失总和不及鼠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
  目前,化州市场上公开出售的老鼠药,成分主要为敌鼠纳盐、溴敌隆。但农户反映这些老鼠药灭鼠不力。茂名市农友农资有限公司区域经理韩火荣断言,倘若有高效低毒的新老鼠药诞生,肯定能在茂名地区卖疯。
  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据不完全统计,鼠害造成水稻减产四成左右,另外甘蔗、菠萝、蔬菜及花卉都受到大面积破坏。面对猖獗的害鼠,村民一般的应对之策包括下灭鼠药、放老鼠夹、拉电网,但都徒劳无功。农资店老板吴淑良介绍:“现在村民用的灭鼠药大多为敌鼠钠盐,效果很差,基本没什么作用。有的村民用老鼠夹在一亩地上能夹死200只,但水稻还是被老鼠吃光,整片地都看不见一根稻杆。”更让人抓狂的是,吴淑良同村一农户夜里睡觉还被老鼠咬伤。
统一灭鼠成防治关键
  据了解,由于投放简单,见效快又经济,化学药物仍是目前防治田间害鼠最主要的手段。农户普遍使用的慢性灭鼠剂又被称为“抗凝血剂”,如敌鼠钠盐、溴敌隆等,通常以稻谷、大米、玉米、薯块等拌药投放在田间诱鼠。该类药物对人、畜比较安全,对猫、狗及其自然天敌引起的二次中毒程度也较轻。但农户反映,此类药物几乎对老鼠束手无策。
  对此,广东省农科院媒介动物防控研究室研究员冯志勇认为,农田害鼠越来越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田地中新增住房增多,使活动于农田和室内之间的褐家鼠数量增加;另外,种养殖结构的改变,比如农田鱼塘增多,鱼塘周边易丛生杂草,喜栖息于潮湿、近水环境的板齿鼠数量因此增加;再者,当前农民对农田管理粗放,很多农田遭到丢弃,杂草丛生,有利于害鼠大量繁殖。
  冯志勇介绍,目前广东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监测发现敌鼠钠盐已有30%左右的抗性,而并未大面积使用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尚未出现抗性。
  至于农户反映杀鼠剂效果不佳的问题,除了抗性因素外,还在于农户灭鼠行动太单一,起不到灭鼠效果。他表示,要想有效灭鼠,必须统防统治,即由政府组织以村为单位集中灭鼠,或者2000-3000亩地一起灭鼠。不过,目前国家对此没有补贴,珠三角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时也进行过集中灭鼠,彼时经费都由地方政府自掏腰包。
  另外,破坏老鼠的栖息地也是灭鼠的有效方法。广东地区农田中的老鼠主要是黄毛鼠,它们喜欢栖息于稻田、甘蔗地、菜地、香蕉林、果园等环境中,尤其是水稻田中的小丘墩、高田埂和水沟等,灭鼠重点是人为削低高度超过30厘米的田埂和清理杂草覆盖较多的地方。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