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场山火牺牲两位护林员 |
兴宁老一代农村护林员在危险中坚守,却几乎无偿工作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2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
|
编者按 一场大火,两条人命,将兴宁市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青山绿水的护林员推到人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工作艰辛危险,报酬却接近免费;他们的工作简单沉闷,却是山林防火重要一环;他们普遍遭家人反对,却一直坚守岗位。护林员工作的价值,因一场场大火得以凸显。兴宁市大坪镇护林员缺口难以补齐的现实,提醒有关部门,到了改善护林员处境的时候了。 “现在晚上常被噩梦惊醒,梦到火又烧过来了,往哪跑都跑不出去。”2月20日,兴宁市大坪镇双红村护林员罗福兰在回忆起今年大年初四的那次灭火行动时,仍心有余悸。 在这次扑灭山火的行动中,共有三名护林员参与其中,两名护林组长牺牲,全身多处烧伤的罗福兰侥幸逃生。 护林员,岗位普通,却至关重要,时常面临风险,有时还要献出宝贵生命。 农村护林员的工作对于不少人来说很陌生。他们工作的地方很偏僻,他们的身影淹没在丛林之中。他们是普通的村民,也是青山绿水的守护者。 ●悲剧 大年初四,三护林员两死一伤 “老黄,石里埂着火了,你快点赶过来。”大年初四那天上午十点多,正准备菜肴款待众亲友的黄桂清接到了正在巡山的护林员罗福兰的电话。电话里,罗福兰的声音有些急促。做了7年护林员的罗福兰经验虽然没有黄桂清丰富,但也不至于遇到点小火就惊慌失措,这一点,有34年护林经验的黄桂清很清楚。 作为双红村的护林组长,黄桂清接到电话后,和亲友打了个招呼,就立刻推出摩托车,绑上灭火扫把,急匆匆往山里赶。 “你去哪啊,马上要吃饭了。”二哥黄桂荣拦住了他,并递了根烟过来。黄桂清说山里有点事,忙完尽快赶回来。黄桂荣没想到的是,匆匆离开的弟弟再也没能回来。时至今日,黄桂荣还在责备自己当时为何没有拦下二弟。 黄桂清出门后,先向村委会主任黄干欧、大坪镇值班干部报告了火灾险情。按照“三人一组,小兵团作战”的灭火流程,又通知了邻村小碰村护林组长袁伟东。山区灭火,互相支援是惯例。 黄桂清等人赶到后不久,另三名村干部也到了现场。此时,黄桂清明白了罗福兰着急的原因——着火点位于一个山坳里。 护林时间分别长达34年、33年的黄桂清和袁伟东都清楚,冬天时节进入山窝灭火,极其危险。一旦火借风势,烧着了山坡树林,人就会被困在中间,被山火吞噬。 火势不等人,来不及多想,六人立即做了分工,三名村干部在周边清除杂草,设置隔离带;三名护林员用灭火扫把近前扑火。 双红村主任黄干欧告诉记者,当时做出这个有风险的决定原因很简单,石里埂另一边连着龙川县、兴宁市的万亩山林,也是东江河的集雨林。 “镇里没有救火队,市里的队伍组织起来,赶到这里至少要两个小时。”黄干欧介绍,干等下去的后果太严重了,只能在火势还小时尽量控制。 然而,在三名护林员下到山窝奋力灭火时,山风卷来,三人直接被火焰吞噬。只有罗福兰一人侥幸逃脱。 罗福兰告诉记者,当时袁伟东身上背着鼓风机,黄桂清走在最前面,没能跑出来。而自己的背部、胳膊严重烧伤。 等到镇干部带领20余位护林员赶来扑灭山火找到黄桂清时,他已经不行了,袁伟东则奄奄一息。黄桂清被送到医院后即被宣告已无生命迹象;袁伟东则经多次救治后于2月16日在广州红会医院被宣告死亡。 大坪镇林业站朱炳良站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黄桂清和袁伟东分别是双红村和小碰村的护林组长,其中黄桂清负责9000余亩山林,需他巡山的山林为5000余亩;袁伟东负责1.5万亩山林,需他巡山的也是5000余亩。 一辆摩托车、一只扫把、一个小喇叭,便是一位护林员的全套装备。2月20日,在黄桂清的家,黄桂清年仅6岁的孙子已经明白爷爷逝去的事实,时不时地看着那个小喇叭发呆。 “护林防火,不准烧禾杆田埂火,不准野外用火,违者重罚”,喇叭里还不停重复着黄桂清录制的防火口号。 袁伟东一家则还沉浸在哀痛之中。女儿拿着父亲的护林员证,痛哭不已:“一家人早都劝他别干了,家里不缺那点钱,他就是不听。” ●未来 护林员牺牲,谁来继续干? 茂密的山林,绿色的家园,离不开护林员的坚守。一辆摩托车、一支灭火扫把,护林员在茫茫丛林中根本不起眼,但他们确实一直在那里坚守着。村里人看到并感动着。记者在小碰村走访时,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念叨:“天天听‘东古’的喇叭声,人就这么走了,去广州大医院怎么都救不过来啊!” “东古”是袁伟东在村里的昵称。袁伟东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抢救期间,大坪镇及小碰村20余名干部、群众自发献血5000余毫升;当发起第二批献血活动时,噩耗传来。 小碰村干部黄庆昌在惋惜之余,也在为难:不要说想再找到有经验负责任的护林员了,就是找个接班的都好难。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也没人看得上那点补贴。”黄庆昌告诉记者,现在还没人愿意接替袁的共作。 在双红村,罗福兰直言伤好后“可能不干了”,因为压力很大。他的压力来自家里。事实上,对于从事护林工作,罗家人一直持反对意见。此次意外发生后,家人的反对声音更大了。罗福兰自己也怕了。 一旁的村主任黄干欧一听罗福兰打算不干了,急了:“老罗,你可不能不干,村里想找人补老黄的缺,都愁着呢。” “等伤好了再看看吧。”有些不好意思拒绝的罗福兰说道。 黄干欧告诉记者,这个工作本来大家都不愿意干,这回又有人牺牲了,村民们都怕,替代人选就更难找了。 朱炳良站长说:“没护林员肯定不行。那么大的山林,没人时时看着,万一哪个村民上山扔个烟头,就会酿成大祸。” 朱炳良介绍,大年初四的大火还没弄清原因,如果不是罗福兰巡山时发现,等火烧起来蔓延到万亩森林,再想控制就太难了。 “大家都盼着提高护林员的待遇,吸引吃苦耐劳的村民来干。”朱炳良告诉记者,此前兴宁某镇的护林员曾因待遇太低集体辞工。 兴宁防火办陈主任介绍,目前各镇的护林员一年3300元的补贴由市财政拨款,各镇可以根据情况酌情提高补贴。至于市财政提高补贴标准,比较困难。 陈主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全市560余名护林员都只是和各镇签署了用工协议,“连保险都没有买。” 蒋副局长介绍,对比梅州市其他县区,兴宁护林员的补贴确实低了些,如梅江区护林员补贴可能达到每月800余元。 如今距离度过集中防火期虽然只剩2个月,但山林防火却丝毫不能放松。尽快找到合适的护林员,大坪镇的镇村干部还在想办法。 ●工作 一天两巡, 报酬仅够油费 大坪镇林业站站长朱炳良告诉记者,全镇山林面积约18万亩,共有47名护林员,每人巡山面积约3800亩,“山路崎岖不平,经常要翻山越岭,三四千亩山林走下来,一趟至少12公里。” “像黄桂清和袁伟东这类巡山面积5000亩左右的护林员,就远不止走12公里。”朱炳良介绍,现在愿意做护林员的人越来越少了,太累,太苦。虽然现在巡山以骑摩托车为主,但遇到一些陡坡或者山峰,还是要步行。 按照要求,护林员必须一天两巡,上午11时左右巡山一趟,下午16时再巡山一趟。朱炳良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山区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定下来的,这两个节点时村民结束生产活动,最容易引发火灾。 兴宁市林业局蒋副局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兴宁市共有约220万亩山林,565名护林员。按规定,每3000-5000亩山林配置一名护林员。 “每年由护林员汇报上来,经村、镇、市联合扑灭的火灾约6-7起。”蒋副局长坦言,由护林员自行扑灭的小火灾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甚至可能是数倍。 护林员自行扑灭而没有上报的案例很多,是因为远水不解近渴。兴宁市林业局防火办公室陈主任告诉记者,市林业局有一支50人的“专业”灭火队。这支“专业”防火队的队员平时从事搬运工、营运三轮车工作,参与灭火时以每小时20元计酬。市里获知灾情后,将他们召集起来需要半个小时。另外,灭火队从市区赶到偏远乡镇,如大坪镇,需要1小时,再赶到灭火点时,可能又需要半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于一场突发山火的扑灭工作,至关重要。而护林员在这两小时内能做的事则非常多。 谈到护林员的工资待遇,蒋副局长纠正道,“那不是工资,说是补贴更准确。”蒋副局长介绍,每位护林员一年的补贴总额为3300元,其中每年的9月下旬到到第二年4月上旬为集中防火期,每人每月400元;另外5个月每月100元。护林组组长每个月会补贴200元左右的通讯费。 蒋副局长直言,这点钱其实是很少的,也就能顾得了每天的油钱,“要说这些护林员仅为了这点钱干活,是不负责任的。” 局长的话说到了护林员的心里。“要说我们是图那几百块钱去做护林员,真有点冤枉我们了。”烧伤后仍未痊愈的罗福兰憨厚地笑了笑。 双红村主任黄干欧介绍,罗福兰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生活并非很艰苦。牺牲的黄桂清、袁伟东子女也都已成家立业,袁伟东做些屠宰生意,还会捐钱帮助村里老人。 朱炳良站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黄桂清和袁伟东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干护林员的,算是干得最久的一批,当年村里找他们一说,便同意了。“刚开始基本不给钱,后来一个月30元、100元,现在的补贴标准也仅能维持巡山开支而已。” 蒋副局长介绍,目前全市五百多名护林员,多是50岁左右的村民,“这一代人和现在年轻人不同。在他们心目中,对山林有感情,有时候钱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可能便是待遇奇低工作又累的农村护林员坚守下去的原因。 □文/图南方农村报记者胡新科 通讯员黄佑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