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3版:水果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效益导向:遂溪甘蔗逐渐让位于火龙果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戴春晨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戴春晨

  扩张,扩张,再扩张。短短六年,火龙果在广东省遂溪县刮起了一阵迅猛的种植风暴。目前,遂溪县以杨柑和洋青两镇为中心,形成了大规模连片种植的火龙果基地,全县种植面积已经突破2万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火龙果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皆有种植。
  遂溪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太谦表示,蔗糖价格多年持续走低,遂溪县优势产业甘蔗业陷入低谷。火龙果产业的良好前景,为遂溪县农业转型提供了一大可能。
扩张的火龙果版图
  遂溪火龙果种植面积扩张的最初动力,来自第一批火龙果农的示范效应。
  杨柑镇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理事李志明说,2006年,杨柑镇布政村第一批火龙果农李志海的30亩火龙果成熟收获,亩产约4000斤。当年收购价3元/斤,李志海收入12000元/亩,抵消每亩2000元的投入成本,利润约10000元。2008年,陆续有村民加入了种火龙果的队伍。2009年,20户农民自愿合股组成杨柑镇火龙果专业合作社。
  “火龙果一般要到第二年才挂果。第二年挂果量稍低,产量可达3000斤,之后几年产量基本上能够稳定在4000斤到5000斤。”李志明介绍,全镇昔日种植水稻、花生和甘蔗的农田以及未被利用的荒地已经悉数变成火龙果园。在布政村的示范带动下,该镇火龙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李太谦看来,该地种植火龙果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遂溪亚热带的气候恰好对应火龙果生长特点;二是相较于珠三角等地,遂溪土地多,租金也不高。
  “种植一亩火龙果,利润相当于十二亩甘蔗。”洋青镇洋青村委会书记、洋青镇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社长宋宁表示。遂溪县号称“中国第一甜县”,甘蔗种植和制糖产业历史悠久,在蔗糖价格持续多年的低谷中,蔗农经营状况疲软不振。火龙果进入杨柑镇之后,洋青镇也加快火龙果发展步伐,成为后起之秀。
土地反承包成助推器
  变动的不仅是火龙果版图,还有逐渐规模化的土地。
  “必须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才更有优势。”李志明表示。2008年,杨柑镇布政村组织村民将未到期的责任田集中起来,再由村委会将连片土地出租出去,以供村民种植火龙果。2012年,经过村委会流转出去的土地达到1500亩。
  洋青镇洋青村的做法也同布政村大同小异。2011年,洋青镇洋青村委会以600元/亩集中土地,再以700元/亩转包出去,其中100元的差价用作干部工作补贴。现今,洋青村委会集中的土地已经达4000亩。作为后来者的洋青镇,对土地转包的规划更为彻底,以50亩、100亩等大面积对外承租。
  同时,洋青镇还安装了用于水肥灌溉的滴灌系统,引进可让火龙果提前一季采摘的管道种植设备,一亩投入为一万元。大规模连片土地的集中,让大手笔投入有了练武之地。目前,洋青镇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经达到151户,规划种植面积3000多亩。
发挥合作社更大潜力
  伴随火龙果种植面积的增长,销售成为种植户关注的核心。杨柑镇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奉行“自由市场”和“抱团取暖”相结合的销售策略——采收时节,社员自由选择出价高的收购商;遇到滞销时,则由合作社帮扶。“如果行情很不好,合作社则会以略低一两毛的价格收购火龙果,再统一寻找买家,中间差价当作运输成本。”该合作社前任社长郑良解释以此降低农户风险。
  记者了解到,3月底,投资超过3亿元的火龙果深加工项目在遂溪县岭北镇动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果醋8万吨,年产值约3.8亿元,火龙果需求量将达到5万吨,对应种植面积可达8万亩。
  “合作社打算跟加工厂签订订单,拓展火龙果销量。”看准深加工前景,李志明表示,合作社将以略低市场价向加工厂供应总产量的1/3,其余做市场销售,以此保障市场收益,降低滞销风险。
  宋宁则不仅要跟加工厂合作,还在谋划附加值更高的旅游生意。他认为,3000亩火龙果旁的小水库,可打造成垂钓游玩的娱乐场。目前,该地已种上青枣树,还将种上释迦果和莲雾,“现在是火龙果基地,明年要打造成水果基地。”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