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惠婷婷 刘海英
国家发改委要求地方放开种子、桑蚕茧和小工业盐价格的通知发出已有月余,而当下两杂种子市场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等现实似乎已掩盖了此条信息的兴奋点。“没放开前也没感觉有管过”,成为一些种业人士对此次种子放开价格的普遍感受,而隆平高科曾在报道中回应,本次国家放开种子价格管制对公司经营几乎无影响,大部分区域的种子并未限价,仅有少部分区域实施价格限制。 自2000年种子法实施,我国开放种子市场已有十余年,市场供应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两杂种子,市场竞争激烈,近些年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此次放开种子价格,国家发改委表示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自由配置资源,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种子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近年政府对其进行的行政干预见于三年前。发改电【2011】8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种子价格和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需要的紧急通知》,当时引发了业界关于种子最高限价的讨论,基于保护农民利益的出发点却引起不少种业人士的质疑:目前国内种企普遍创新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基本的推广和服务能力,赢利能力不强,最高限价对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以往吉林、四川、江苏等地的双杂种子市场受政府干预较多。例如,为抑制两杂种子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维护用种农民利益,四川省曾于2005年、2011年两次发布文件,启动种子价格行政干预;2011年“限价令”要求制种高产组合的Ⅱ优、中优类品种种子,市场零售价格不得超过17.5元/斤。 如今,国家明确对种子放开限价,一些种业人士认为,这有利于推动种业的健康发展。“高价以后将会成为常态。”湖南亚华种业湖北分公司经理朱喜盈说,差异化的好品种价值高,价格自然卖得高。种子价格提高,才有资金支撑公司搞研发,才能选育出更好的品种,种子行业才能进步。 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康平认为,种子价格完全放开对广东基本没有影响。广东种子市场较为开放,种子价格多年来都是由市场调控。以水稻为例,种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种企不但没有条件提高种子价格,反而不得不选择变相降价来减少库存压力。企业既要盈利,又要考虑市场承受力,种子价格过高,农民不容易接受。“目前种子企业的销售利润不足1/3,却承担了较高的市场风险和研发风险。”刘康平说,种子流通环节占了种子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这也是对于农民来说,种子价格仍然相对偏高的原因。 广东金稻种业龙川县代理商张艺强则认为,目前种子价格并不算低,价格过高在某种程度上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能还会导致更多的人转种常规稻。“种子价格要体现在种子本身属性上,而不能靠营销方式。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才会对种业的发展有利。” 种子如何定价才是合理的?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统上衡量种子价格常用一斤种抵几斤粮的“种粮比”,但现在更多的人认同“价值比”,即以每亩用种购买价与每亩稻谷产出值相比得出的数值。他举例,在北方大田玉米郑单958的价值比是2%,而在发达国家,像这种杂交种的价值比在12%左右,我国种子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针对广东水稻市场,记者也算了一笔账。广东杂交水稻种子价格一般在20元/斤,个别紧俏品种可达40元/斤,按照平均价格30元/斤进行折算,如果每亩田用种量为2斤,则每亩用种60元;每亩平均产量800斤,按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1.35元/斤计算,则每亩收入1080元。那么,广东水稻价值比在5.6%左右。安徽种业人士胡旭东表示,目前种子在生产资料中成本属最低,但风险很大,推广费用高,不考虑物流、不考虑广告费用,杂交稻种子要想不亏损则不能低于22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