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进一步升高,天气闷热,出现暴雨、强对流等天气情况。由于处于养殖生产旺季,投饵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容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造成病害暴发和流行。同时,7月也是台风多发季节,水质极易突变,造成鱼类应激反应。因此,需提前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病害预测 1.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草鱼“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进入高发期,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异育银鲫“鳃出血病”(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发病水温为15℃-25℃。今年有异育银鲫养殖区发生疑似“鳃出血病”。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白斑综合征:以往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发病水温20℃-28℃。今年在江苏等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已确诊发生该病。沿海对虾主养区及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偷死野田村病毒病:俗称偷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5.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6.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淡水养殖鱼类,发病水温9℃-36℃,最适水温25℃-32℃。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7.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对象为罗非鱼,流行水温25℃-37℃。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罗非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8.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1℃-25℃。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需重点防控,其他沿海养殖区也需做好预防。 9.指环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鲢、鳙、草鱼、鳗、鳜等,指环虫中多数种类的繁殖适温为20℃-25℃。北京、天津和宁夏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防控措施 1.遵循投喂“四定”原则,合理投喂饲料,减少残饵。 2.针对天气闷热可能造成的鱼类缺氧,应注意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注入新水、增氧等措施。 3.南方沿海地区要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做好加固措施,台风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体pH值、盐度和溶氧的变化,及时监测水质指标,做好改良水质措施。 4.预防异育银鲫“鳃出血病”:①改变单养的模式,将异育银鲫与其他养殖鱼类或南美白对虾等混养。②选用优质的苗种。③调节好水质。④投喂免疫增强剂。⑤投喂优质饲料。⑥科学规范用药。 □全国水技推广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