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重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时间定格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6月09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6月7日,客船翻沉事件现场,所有人员在为遇难者默哀。  新华社图片

  据新华社电 8日上午,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官兵对“东方之星”船舱进行清理,照片显示客船时钟定格在了6月1日晚的9点30分。截至8日中午12时,“东方之星”沉船事件遇难者人数为达434人,14人生还,8人下落不明。船上乘客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3岁。
头七祭:鸣笛默哀
  按照传统习俗,6月7日为遇难人员“头七”祭奠日。7日9时,长江湖北监利大马洲水域一片肃穆。在“东方之星”客船翻沉的长江江段,人们举行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头七”日祭奠遇难者。
  交通、海事、航道、公安、消防、武警、部队等上千救援人员在沉船打捞现场集结向遇难船舶肃立默哀,现场船舶同时鸣笛3分钟,向遇难者表达哀思。蒙蒙细雨中的监利县城,为遇难同胞祈福标语随处可见。
  考虑到7日高考,当地取消了原计划在城区中心的默哀祈福活动。
遇难者DNA比对有序进行
  为了更好地确认遇难者的身份,湖北省公安厅组织调集法医技术人员145人,组成21个工作组,展开对遇难人员的DNA采集和身份比对工作。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巡视员闵建雄解释,首先要对遗体进行采样,从遗体里面采集符合DNA检验的样本;之后同时要对遇难者家属、亲属采样,采完后,将两者进行匹配,看有没有遗传关系。
  而对于没有直系亲属、或直系亲属无法检验的,闵建雄称将到遇难者居住的场所,寻找其比较可靠的生活用品,最常用采集的就是牙刷,利用遇难者本人的DNA和其遗体样本DNA进行统一比对。
  截止到7日下午5时,技术人员已经完成了432具遗体的检验工作,已有部分遇难人员比对成功。一旦比对成功,就会将遗体移交家属。从7日下午开始,第一批个体遇难者的遗体移交工作已经同步启动。
  据了解,8日10时20分左右,生还者江庚、陈书涵从监利县人民医院出院,这是“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第一批出院的生还者。
沿江搜寻展开
  7日,200多人的搜寻队伍进入客轮舱内,进行拉网式的复查。船舱内的清理工作、遇难者携带物件的整理工作也同步展开。搜寻人员将搜寻到的物件一一登记。乘客的物品在贴上标签、整理好后,将被移交给民政部门处理,最终由乘客家属前来认领。
  与此同时,为全力搜寻失踪人员,各地海事部门还动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相关水域展开全面搜寻。江西九江长江海事局调整巡航时间和频次,将日常每天一次的巡逻加密到每天两次以上;湖南省组织武警、消防、海事和志愿者们24小时不间断地在长江岳阳水域展开地毯式搜寻,并加强了对芦苇荡、回水湾等区域的搜寻力度;安徽安庆海事部门共出动11条海巡艇、海事执法人员近百人,沿江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加强对回水区、浅滩等重点水域的排查力度;此外,安徽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也都展开了搜寻行动。
  目前搜寻范围已从长江中游水域扩大至吴淞口。
链接
  汶川地震幸存者沉船中幸运逃生
  2日凌晨4时许,57岁的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5组村民王盛才醒来时发现自家客厅有不少积水,屋外下着大雨。王想到自家的机动木船停靠在江边,于是,他拿着强光电筒出门寻找木船。来到江边,他发现木船已不见踪影。由于江边风太大,王准备掉头回家,然而此时,他隐约听见“救命”声。王拿着电筒循声扫去,发现一身穿花衬衣、颈挎救生圈的男子瘫在岸边。王赶紧把男子带回家,一边让家人找衣服,一边报警。
  王救起的这名男子叫余正伟,重庆人,与妻子刚刚承包下“东方之星”游轮上的小卖部,一共随船跑了三趟。
  据余正伟讲,1日21时许,他在舱内听到外面风雨交加,急匆匆赶到甲板上去收衣服,不料刚刚走上甲板,船舶突然大角度倾斜,他整个人被甩了出去。幸运的是,情急之下,他抓到了一个救生圈。落水后,余正伟紧紧地抱住救生圈。经过长达7小时的漂流后才被发现。“我和妻子都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我是又逃过一劫。”余正伟对王盛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余正伟已离开监利返回重庆,两名家属则留守在监利等待其妻消息。
□据《湖北日报》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