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1版:畜牧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南北杂交或可让种鹅少抱窝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10月1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廖亚琳


  与种鸡和种鸭不同的是,广东很多地方品种的种鹅在产蛋后表现出很强的抱窝性,这一习性严重影响了鹅场的生产效率。广东地区饲养量最大的马岗鹅尤其如此,即每生产6-7枚蛋之后,母鹅便开始抱窝,期间完全停止产蛋。而这一过程通常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逐渐消失,严重影响产蛋性能。
  对此,种鹅场通常会采取人工醒抱。“主要分为物理隔离法和药物方法。”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高级畜牧师杨辉勇介绍,物理隔离法主要是先将出现抱窝现象的母鹅挑选出来进行小群隔离圈养,前三天停止喂食,此后再逐渐增加喂料量。通过这种物理刺激的方法,母鹅可在7-10天左右消除抱窝现象。目前大部分种鹅场采取的都是物理隔离法。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隔离,清新县金羽丰鹅业有限公司还建立了单独的“监鹅舍”。监鹅舍的地点需与原来的饲养舍具有一定距离,以100-300米为佳,这样可以使得母鹅完全脱离此前的生活环境,造成较强的应激。总而言之,醒抱的精髓就是要想方设法让鹅“不舒服”,从而扰乱其内分泌,醒抱的目的就达到了。
  药物方法则主要是采用一些激素类药物,通过改变母鹅的激素水平实现醒抱。“由于需要连续给母鹅逐一喂药,考虑到操作难度和药物成本,还未广泛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施振旦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鹅种的抱窝问题,可以与北方抱性较弱的鹅进行杂交,“稀释”掉某些鹅种的抱性。近期,这种通过杂交降低种禽抱窝习性的方法或可在某些抱性较强的鸡群中实现。下一阶段,该研究可继续延伸至种鹅。     □廖亚琳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