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帼蓉 植仁政
“杂交水稻同时实现高产和优质,并非不可能。”袁隆平带着南方农村报记者来到三亚市师部农场的水稻基地,指着中央位置一片超级稻试验田,自豪地说,“水稻在齐穗时非常整齐,这就是我们每公顷产粮16吨的超级稻,也是我国水稻的‘仪仗队’。你们看,是不是很工整?”说完他拍拍记者肩膀,便笑着走向田间。 这样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平易而亲切的,还有一丝腼腆。在稻田里,袁隆平习惯双手交叠于后背,挺直腰杆,遥望稻田。也许正是这份守望稻田的决心,支撑着他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当有人对他追求高产的科研方向提出质疑时,面对“高产低质”的声音,袁隆平正面回应,“高产更高产和中国稻覆盖全球,是我永恒的梦想。” 不以牺牲产量求优质 在袁隆平看来,同时实现高产和优质是一个极大挑战,但产量和质量不是对抗性矛盾。“有些人对杂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认为杂交稻高产不优质,吃起来不香。”袁隆平坦言,上个世纪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我们也改变战略,既要高产又要优质。已经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米‘超优千号’,品质可以与市场上80元/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专门取样检测后称赞‘超优千号’有弹性有嚼头,口感很好。” 虽然要迎合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但袁隆平仍然坚持不能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他认为,有些优质米价格炒得很高,老百姓吃不起。结合实际国情,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唯一出路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1961年,袁隆平仍是湖南安江农校的青年老师。三年困难时期,守着农业试验田的袁隆平照样吃不饱饭。饿肚子的滋味深深地刻在袁隆平的记忆中。他认为,“解决饥饿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种植优良的高产品种。” 1970年水稻雄性不育株“野败”被发现、命名并被利用,袁隆平带领全国各地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试验,极大地加速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进程。从超级稻前四期高产目标的实现到第五期攻关16吨/公顷,袁隆平始终践行着大胆创新的科学家精神。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评价道,50多年来,袁隆平院士潜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带领科研团队顽强开拓,不断创新,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追求高产更高产 事实上,在世人的眼中,袁隆平的高产梦早已逐个实现。袁隆平的助理邓华凤直言,“袁老师一直坚持突破自我,每实现一个目标,就会马上为自己制定下一个目标。” 上世纪90年代,袁隆平提出四期高产目标。1996-2000年,实现亩产700公斤;2001-2005年,实现亩产800公斤;2006-2010年,实现亩产900公斤;2011-2015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袁隆平及其团队在2000年培育出“两优培九”实现一期目标,2004年突破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三期目标告破,2014年四期目标达成。袁隆平跟我们数着每一期目标提前实现的时间点,还不忘与日本作对比,“日本提出每公顷12吨的高产目标,被我们抢先在2004年实现了。”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又提出了第五期目标,每公顷产粮16吨,即亩产1067公斤。谈及第五期目标,袁隆平笑得甚是开怀。他介绍,2015年,超级稻就在云南省个旧市的试验点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6.01吨。2016年,袁隆平在全国布了8个试验点,其中云南省个旧市、河北省邯郸市2个试验点每公顷产粮16吨以上,另外6个点每公顷产粮15吨以上。“每公顷产粮17吨,将是我的下一期目标。” 目前,世界水稻种植每公顷均产仅3.9吨,而我国杂交水稻每公顷均产达7.5吨。“两优培九”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每亩均产550公斤;“Y两优1号”在全国推广面积达800万亩,每亩均产600公斤;“Y两优2号”在全国推广面积达200万亩,每亩均产650-700公斤。“我国水稻的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袁隆平笃定地说。 “科学发展无止境,我们的水稻高产也没有止境。”8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在梦想着创造“禾下乘凉”的稻田世界。在他描述的这个梦想稻田中,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稻子比花生米还大,他拿着蒲扇,躺在水稻下乘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未停止寻找“大穗子”,专研如何让水稻增产,农民增收。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早在研究之初,袁隆平就从文献中了解到,世界上五大作物中,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袁隆平介绍,“杂交水稻具有根系发达、稻穗大、产量高的优势,在同等种植条件下,比一般品种高产20%以上。”说起杂交水稻的优势,袁隆平难掩兴奋地在表述中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他算了一笔账,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现有1.5亿公顷稻田,但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还不到10%。“发展杂交水稻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若有一半稻田种杂交稻,可以多养活4-5亿人口”,袁隆平说。 据悉,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表现突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同样优异,较当地的常规品种增产显著。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外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600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200多万公顷,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的种植面积紧随其后。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比当地品种增产30%-40%。而且,美国的杂交水稻也比当地品种增产20%-25%。袁隆平直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仅能提升全球水稻的产量,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