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化区与卜蜂莲花连锁超市等商超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南方农村报讯 “这是广东省第一部农作物单品种保护法律法规,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意义重大,具有象征性、丰碑性意义,实现了零的突破。”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江锦祥指出,《广东荔枝产业保护条例》(下称《条例》)为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必将成为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重要转折点,推动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7月2日,《广东荔枝产业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暨荔枝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同期还举行了“绿水青山·美荔同行”2017广州从化荔枝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以荔为媒,从化荔枝广扩销路
为了拓宽从化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度推广从化名优农产品品牌,在活动现场,从化区岭南水果产业协会与泰国正大集团卜蜂莲花连锁超市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同时,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州顺昌源酒业有限公司与欧洲波兰雄狮公司(Lion Gri Europe SP.ZO.O)签订购销协议。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从化区与泰国正大集团卜蜂莲花连锁超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深度合作,从化荔枝在莲花超市全国各大门店上架。今年,双方继续深度合作,将更多地从化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
“以荔为媒”,从化的优质荔枝产品“走出去”,也把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引进来”,为了让从化的市民能品尝到各地特产。今年,从化和青岛平度市推动了农产品电商“南上北下”合作工作,并于此前签订了两地合作框架协议。
优势稳固,荔枝红利期来临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荔枝产地,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指出,2017年我国大陆荔枝种植面积超过577.8公顷,产量大约190万吨。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荔枝产业也在逐渐崛起,其中,越南2016年出口我国荔枝4万多吨,价格8.82-19.12元/公斤,出口量占其总产的25%。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荔枝产业规模和面积趋于稳定,产量潜力巨大。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多年调研发现,全国荔枝产期可以从4月中下旬持续到8月中旬,大部分荔枝树龄以20年以上为主,种植品种呈现出多元化,在全国10万亩以上品种达16个。
“荔枝市场已经春意渐显!”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齐文娥认为,一方面荔枝行情的持续向好,拉高了价格的天花板,同时电商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随着运输、保鲜技术的提高,也令荔枝在终端的品相有了大幅提升,“消费者已从心里接受荔枝如今的高价。”
《条例》促产业升级,品牌品质双管齐下
《条例》的实施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据了解,《条例》提出了对低劣密果园实施分步改造;实施设施改造,提升生产能力;推进产业融合,提高种植效益的建设意见。2016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厅通过整合资金,在茂名、广州、揭阳、阳江等地建立8个品种改良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主产区农户加快荔枝品种改良步伐。项目实施以来,示范点已完成高接换种1300亩。
江锦祥透露,《条例》围绕着荔枝产业的内涵外延,促进了效益增值提高,而广东省农业厅也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对荔枝品牌的深化打造、品质的优化升级进行了详细布局:1、鼓励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品牌,发展采后商品化处理。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果菜保鲜加工厂2座、保鲜冷库3000吨,配套冷藏车、保鲜加工生产线等冷链设施,带动地区荔枝销售,公司年销售约占地区产量近两成;2、大力发展荔枝加工业,重点支持荔枝加工专用设备更新改造,深化荔枝罐头、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3、挖掘岭南荔枝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文化旅游。支持各地举办荔枝节文化旅游活动,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片区的荔枝主产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促进荔枝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