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海市不断引进“北豇1号”“农丰5号”等优质高产品种。
2016年,北海市仅合浦县种植豇豆面积就有15.93万亩、产量35.25万吨、产值15.69亿元,15个乡镇有11个乡镇超过28万人从事豇豆种植,开设了近300多个收购点,去年合浦县豇豆人均占有量达到332.6公斤,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超过19万亩,成为广西最大的豇豆生产基地。如今,北海豇豆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及区内各地市场……这组数据表明:北海市豇豆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方面,足以被称为“豇豆之乡”。
因地制宜>◥
特色产业依靠自身发育
“北海的豇豆一般都是冬春季在12月下旬开始播种,次年4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这个时候刚好海南的豇豆已经下市,而北方的豇豆还没有上来,为北海豇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北海的温、光、水条件非常适合豇豆生长,农民有多年的种植传统,适合南菜北运和外销嫩豆荚的销售习惯和当地的消费习惯。”北海市副市长刘翔介绍。
在北海市农业部门负责人看来,“区域特色产业首先一定是自身发育的结果,而不是外力打造的样本,这样的产业才有生命力。”对于北海豇豆而言,正是适宜的自然气候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为北海豇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广阔的市场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这是很多地区可遇不可求的先天禀赋,也是特色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市场基础。
合浦县金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桂春从事蔬菜产业多年,每到收购时节都会全国各地到处奔忙,时刻掌握全国豇豆市场的产量和价格走势。像这样的经纪人在北海市不在少数。据石湾镇一名乡镇干部介绍,仅该镇豇豆经纪人就有近千人。
因势利导>◥
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
北海豇豆产业在发展中,有一条脉络始终清晰可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首先就是优选品种,推动科学种植。“近年来通过建立高产创建基地,提高了豇豆种植科技含量,扩大了生产规模,豇豆发展势头良好。”北海市农业局局长冯群声说。
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北海市高度重视豇豆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不断地引进和筛选“北豇1号”“农丰5号”“源丰6号”等豇豆优质高产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其次就是加强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非常严格,严禁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于农产品生产。”合浦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民蔬菜栽培、施肥、用药培训等方面也下足功夫。以石湾镇为例,从2006年起,该镇就开始推广无公害种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在栽培、施肥、用药等方面严把关,因而被确定为北海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乡镇。
因机而变>◥
从强调规模到提升品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海市的豇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随着北海豇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逐渐开始趋于饱和,我国其他有些地区也在积极发展豇豆产业,导致北海部分种植户的亩均收益与往年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海人也在深入思考未来豇豆产业的发展。一些有实力且市场敏锐性高的大户和合作社,开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提升豇豆的品质,“通过调整优化豇豆品种结构,组织大家发展大棚蔬菜,采用新技术种植,提高豇豆种植品质,把豇豆卖到国外去。”阳桂春告诉记者,北海豇豆应该从强调规模到提升品质上来,提高豇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进行多样化种植。“我们从以往单一种植豇豆,把品种扩展至彩椒、甜瓜等市场比较紧俏的品种,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一位种植大户说。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