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30年水产行家做法别具一格:浊水开鱼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7月25日版次:11

  麦鲮成功开花对鳜鱼养殖户来说十分重要。

  养鳜鱼的都知道,作为饵料鱼的麦鲮,开花成功率对鳜鱼养殖成功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开花一塘优质又成活率高的麦鲮,是许多鳜鱼养殖户所追求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花经验和技巧被总结分享,主流观点提倡水花投苗前要肥水培水,区别只在细节管理上的一些差异。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浊水、黄泥水也可以开花,甚至密度及成活率可以更高,效益更好,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信:“浊水也能开花?”但的确有人做到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汇丰
  本期支招渔行家:容云龙,农财宝典金牌服务商,加V渔行家,超过30年一线水产养殖经验,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开有一家名为“云中龙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渔药店。他另辟蹊径独创的浊水开花模式,近十年连续成功。
|主要思路|
  总的来说,就是把水体藻类控制在最小比例甚至达到无藻状态,转而以轮虫、水蛛和酸性有益菌为主导群体,并通过充足的人工增氧维持缺乏藻类后所需的溶氧。
  前期用鸡粪搭配酸性有益菌(如乳酸菌)下塘,同时培养藻类和轮虫(注:南方养殖户习惯性把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都称作“水蛛”,为了方便区分,这里及下文把两者区分开,水蛛只指代枝角类桡足类,不包括轮虫),由于轮虫对有机物的利用速度比藻类快,且藻类亦是轮虫的食物,后期藻类会逐渐减少,轮虫数量则会大幅增加。藻类缺乏,光合作用会降低,水体pH会降下来呈酸性环境,有益于鱼苗成活和生长。此时水体呈黄泥水、浊水状态,但轮虫数量充足,是水花最好的开口饵料。
  放苗后为维持轮虫数量,必须投喂开口粉料(俗称黄粉)维持轮虫数量,不仅供轮虫食用,也供水花食用,避免轮虫被鱼花吃得太快,致使藻类重新大量繁殖造成气泡病。后期除了轮虫,水蛛也会生长,后者也是很好的鱼花饵料,通过人工添加粉料维持轮虫和水蛛数量充足,该状态须维持12天以上
  由于藻类生长被抑制,保持水体溶氧就成为浊水开花的重点和关键点。
  除了增氧机常开,还可通过人工快速增氧的方式维持溶氧充足,要点是保持溶氧量在3mg/L以上,一旦低于这一指标,立马投放增氧片(注意必须是酸性或中性增氧片,如过氧化尿素、过碳酸酰胺等,碱性增氧片禁用),一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增氧片增氧,保证轮虫和水蛛不缺氧,可多观察池塘,有大量水蛛的池塘,一旦缺氧,水蛛会变红,不能让这种现象出现。
  浊水开花的目的是高效出苗卖苗,所以水花放苗密度也有要求,一般为200万尾/亩(实际上从苗场拿到货可能只有100万尾)。正常生产速度是1亩塘1个月内出1000斤麦鲮(平均3000尾/斤规格)。
|具体操作|
  毒塘杀灭福寿螺、田螺、蝌蚪和野杂鱼等:“灭鱼虾蟹安”1包/亩+“灭扫利”150毫升/亩全塘泼水(这两个加起来用还有一个特点是灭红虫但不会杀轮虫,红虫多了孢子虫容易滋生,灭掉红虫可以有效预防孢子虫)。毒塘第二天10斤/亩“益生菌水”(偏酸菌类)全塘泼洒。毒塘三天后每天早上巡塘边捞掉蛙卵。一般毒塘7天后即可试水后放鱼。
  放鱼花前2天早上杀水蜈蚣、狗虱虾:“灭扫利”3-5毫升/亩+火水(煤油)2两/亩·米全塘泼水。放鱼花后如果发现水蜈蚣、狗虱虾,晚上可用灯光加煤油定点诱捕杀灭,或3亩·米/瓶晶体敌百虫靠边泼水杀灭。
  放鱼花前1天早上7点解毒:“水体解毒安”1包/亩全塘泼水,中午12点“降碱灵”1包/亩·米泼水,傍晚6点钟水质检测如果pH值高于8要立即用“解毒净水灵”2包/亩·米全塘泼水降低。
  早上放鱼花前10分钟增氧解毒杀菌:用“原子氧”2斤/亩沿塘边四周泼水,也可以用“速救120”1市斤/亩沿塘边四周干撒。如果是下午放鱼花的则可用“应激解毒CE”3亩/包+生盐5-10斤/亩全塘泼水后再将鱼花落塘(鱼花袋里的水温和鱼塘水的水温相差不能超过2℃,否则鱼花成数很低)。
  鱼花落塘后:如果水蛛少或没有水蛛的,要立即投喂鱼花开口粉料,每天最少投喂三餐,晚餐要在日落1小时后方可投喂。
  落鱼花后15天内:在晴天下午1点钟开始一定要巡塘,发现气泡病要及时全塘泼洒盐水,用量5-10市斤/亩·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