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上大学,原本是姐姐眼里的乖男孩,但是却向校园贷款平台借了十几万,把自己装成富二代,打赏钱财给女主播,甚至细致到每天给女主播订餐……然而,其实强装富有的他出身贫寒,父母在家里还拿着450元的低保……”最近,在北京工作的谢女士向记者求助称,她的弟弟像走火入魔似地玩起了“土豪游戏”,疯狂给一位住在南京的女主播打赏,已经打赏了十几万元,由于父母贫困,弟弟竟通过校园贷维持给女主播打赏,就像得了妄想症,在朋友圈里故弄玄虚摆出一副富二代的姿态。谢女士希望记者报道这事,一来怀疑有色情直播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二来通过曝光让弟弟醒悟。(8月10日《法制日报》)
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过,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常理的层面,一个年轻人再怎么爱慕虚荣,父母还吃着低保,自己却贷款十几万,冒充富二代打赏女主播,都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新闻报道出来后,有很多网友指责网络直播和校园贷。说实话,眼下这两个行业的口碑都不太好。不过,报道显示,该大学生打赏的女主播是在正常的直播平台上,并没有什么违法的行为。报道虽然没有呈现校园贷方面的太多内容,不过,也似乎和裸贷等新闻没有太大的关系。
就此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一些心理专家的意见:这名大学生的心理可能出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轻人在他所有的社交媒体和现实社交空间中,一直都在假装自己是富二代,哪怕是实习的机会。
一个人如此全面地“包装”自己,如此用心,已经很难用虚荣心来形容了。我们也见过一些爱慕虚荣的人,但是,这种人的行为虽然有些可笑,却也不超出理性范畴。要说一个人仅仅为了虚荣就贷款十几万,而且,也不是正常用途,仅仅是为了打赏女主播,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我们对于很多奇葩的社会事件与新闻当事人的观察,不能只是基于常识和常理。在很多此类事件背后,或许正是因为一种病态的心理,或者是新闻当事人有心理问题。比如,当年追星的女孩杨丽娟,她的父亲为此在香港跳海死亡。可是舆论将这些事情,纳入正常的伦理关系框架内讨论,往往不得要领。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多奇葩新闻,倒是能得到一种说得通的解释。比如,很多民科的人就是有妄想症。妄想症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而且,妄想症有很多种类,例如被迫害妄想,就是怀疑所有人都在通过暗示、下药等陷害自己。再比如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所以,无论是舆论,还是这名大学生的亲属,只是一味地道德谴责,或许于事无补,至少亲属应该听从专家的建议,带他去专业的精神疾病医院看看。如果真的有心理疾病,那就得听医嘱,该吃药吃药,该住院住院。也只有排除了这类问题,这种行为才能纳入正常的舆论视野评判。
(作者于德清,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