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读书看报成种果第一人 传授技术带领村民致富

乐昌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方农村报铁杆粉丝潘国平家庭获评广东“十大优秀书香之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8月15日版次:04

  潘国平在颁奖现场。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周伟龙
通讯员 曾桂敏

  8月13日上午,第九届广东“十大优秀书香之家”颁奖活动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十大书香家庭”,其中一家是来自韶关乐昌市的潘国平家庭。
  九峰镇,历来有“粤北水果第一镇”的美誉。在乐昌当地,今年51岁的潘国平的名声和乐昌九峰水果一样出名。这位爱好读书看报的果农,不仅自己好学,还将自己从书本上掌握到的种植技术普及推广出去,改变了众多果农的命运,与大家共同致富。
书中自有黄金屋
当地种果第一人

  潘国平出生于九峰镇一户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挣工分艰难维持生计。他在1981年考上乐昌市重点高中,但由于家庭贫困,他成为当年九峰镇唯一考上高中却未能上学的考生。他没有怨天尤人,返乡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当时,村里每家每户都在种水稻,但产量都不高,为了种好水稻,他订阅了十多份农业类报刊杂志,从中认真学习种植水稻的技术。
  一天,潘国平在阅读广东农民报时,看到外地种植水果致富的成功经验,“我何不也试试种水果”这一念头冒出。说干就干,他开垦山地,准备当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对种水果一窍不通,他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常常挑灯夜读,刻苦钻研技术;白天,他迫不及待地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地里。当时他的举动引来众多质疑,“在当时乡亲们的眼中,水果毕竟不能当饭吃,是很不保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后,潘国平的水果上市,卖了一个好价钱,1亩水果的收入相当于5亩水稻的收入。
免费传授技术
助农收入翻倍

  通过刻苦学习,潘国平不仅拿到了中专文凭和高级农技师的职称,还多次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他在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斐然,多次获得韶关市、乐昌市科技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韶关市优秀党员、乐昌市第六批拔尖人才等。
  但潘国平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我认为,一家富,不是富,而是要技术交流,有求必应,实现共同致富。”2005年,潘国平卸任上廊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支部书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领村民共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合作社成立之初,零资产,社员100多户;如今,合作社拥有净资产700多万元,社员700多户。另外,合作社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还获得了全国示范社、全国优秀合作社、广东省省级示范社等荣誉。
  为了带领更多果农致富,他近年在韶关多地免费传授农技知识,还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农村青年创业班、中山大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讲习班、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培训班作经验分享。据了解,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庙联村村民刘月保种了几十亩水果,因为没技术多年亏本,潘国平多次上门指导。2016年,刘月保的种水果收入达到20多万元,比上一年增收10多万元。
家人都爱阅读
带动村民读书

  潘国平爱读书,家里也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1980年代初,他开始大量买书,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白金会员,是《南方农村报》《读者》《青年博览》《演讲与口才》《萌芽》等刊物的铁杆读者,家里有罗兰、席幕容、毕淑敏、巴金等名著,现有家庭藏书1000多册。
  两个儿子看到父亲经常看书,自然也是爱书之人。他的大儿子潘嘉琪说:“爸爸爱读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孩子小时,潘国平经常把自己看的书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教孩子熟读《三字经》《道德经》,让他们从书本中学会尊敬长辈,善良谦让。平常茶余饭后,一家人会围坐一起读报,讨论一些新闻话题;周末,他会组织家庭读书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除了家人,潘国平还将读书的好风气带到村里。他经常为乡邻讲故事,调解邻里纠纷,弘扬传统美德,2002年给上廊村委会农家书屋捐赠了几百本书,希望更多村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我主动找村民聊天,告诉他们哪些书有用,他们看了之后发现真的有帮助,慢慢地村里就形成了看书的好风气。”
小故事
潘国平与南方农村报
  谈起自己的经历,潘国平直言,要感谢南方农村报,“从你们报纸还叫广东农民报的时候,我就是你们的粉丝啦!”
  1980年代,渴望了解更多农技知识的潘国平四处寻找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广东农民报,里面的一篇报道引起他的注意,“报道说广东一个地方种柑橘收益很好,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5年,19岁的潘国平开始种柑橘,由此开启了他的种水果生涯。
  因为专业种水果,潘国平和村里的果农们更体会到南方农村报的专业。“从农村报上能够了解一系列实用信息,包括全国各地水果种植的情况、最新的种植技术、涉农的大政方针等,这些信息在你们报纸上都能及时看到。”他打趣说,“就好像手机一样,在我们这里,农村报也是人手一份,对我们果农太有用了。”
  如今,南方农村报的柑桔通成为潘国平们的手中宝。“这个信息平台真的很重要,柑桔上市之前,柑桔通就会发布全省各地柑桔的产值和价格,这个信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收益,太重要了。”
  潘国平也乐意通过南方农村报帮助其他读者。“我在南方农村报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关于农技的,关于政策解读的,只要是对农民有用的,我都很愿意分享。”他说,时至今日,他依然可以在每期的南方农村报上学习到实用的知识。“我会一直关注南方农村报,衷心地谢谢你们。”他顿了一下,“衷心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