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梅州统防统治对付稻水象甲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8月17日版次:06

  目前,稻水象甲疫情统防工作已在五华县河东镇等地分批展开。

  南方农村报讯 8月15日上午,稻水象甲疫情统防统治启动仪式在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联岭村举行。梅州市各市县农业局负责人、高校教授、企业及受灾地农户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从4月下旬开始,分别在五华县河东镇,安流镇,棉洋镇等7个乡镇12个村发现疫情,截至8月中旬,总受灾面积达5445.4亩。
  负责本次防治工作的百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佳勇表示,公司将安排150人左右的统防队伍,通过无人机和人工喷洒等方式进行全面化学防治。他介绍,此次使用的防治药剂主要成分为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其触杀性和内吸传导性对稻水象甲的致死作用显著,用药量为6-8克/亩,施药有效期在2-3周,且在多雨季节也不会影响药效。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陆永跃田间实地考察后指出:“下一阶段检测和调查的重点应放在有水的小苗田上。前期受害较重的水稻田由于土壤较干,水稻生长已至后期,害虫多已转移到周边的草地和荒地中去,而小苗田中心害虫仍处于产卵繁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防控也尤为重要。”他建议,以7天为间隔,大苗田防治一遍后检查效果,小苗田则至少防治两遍以上,同时要关注稻田周边几十米范围内的田埂、杂草等容易藏匿虫体的区域,做到“大苗小苗全覆盖,田内田外两相顾”。
  五华县植物检疫站站长刘志华指出,广东地区由于温度和湿度较高,稻水象甲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可通过飞行转移2-3次,这给防治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由于该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下阶段除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外还会加入黑光灯、白炽灯等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
  稻水象甲作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主要寄生于水稻,其次是禾本科、泽泻科、莎草科杂草。成虫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形成长短不等的白色条斑;而低龄幼虫通过啃食稻根造成断根,影响水稻生长甚至造成浮秧。受该虫危害的水稻减产约在20%左右,严重者能达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