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植仁政
见习记者 陈志文
“2015年全面停止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2016年全面停止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7年实现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是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三步曲”。
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全面停止,意味着全国商品木材产量将大幅减少。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我国木材市场对外依存度超55%。随着我国木材需求量增加,大力加强国内人工林木材生产有利于缓解木材市场对外的过度依赖,加强国内木材市场发展。其中,投资周期短、产材率高的桉树成为了国内木材生产的重要林业产业。
桉树带动两广地区千亿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西、广东两地桉树面积分别为3000万亩和1650万亩左右,两广地区桉树种植面积占据全国桉树面积70%以上。2016年,广西木材生产总量达2955万立方米(其中桉树占75%),以全国2.4%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全国30%以上的商品材。
在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后,桉树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谢耀坚曾表示,桉树占全国木材产量1/3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国木材安全。
同时,桉树作为速生树,4-6年为一个轮伐期,每年都有数百万亩林地需要挖坑、种植、施肥、除草、管护与采伐,带动了桉树种植业上下游的发展。据了解,桉树种植肥料及人工费用为300-400元/亩,砍树人工费用为30元/吨,运输费用为30-40元/吨。因此,仅以用肥及人工需求计算,两广地区桉树产业带动的肥料及人工市场价值高达139亿元以上。
种植桉树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惠州市博罗县种植户郑先生种植了150亩桉树,去年靠着40亩桉树林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收入。“去年桉树的价格是570元/吨,去除砍伐和运输成本后,我赚了34万元。”他表示,桉树产业很有前景。
近年来,我国桉木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记者查阅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时发现,2017年7月广西地区桉木平均价格为710元/立方米,与去年8月份相比增长了10元/立方米左右。
不仅如此,桉树对于产业下游的木材加工产业以及造纸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以广西地区为例,2016年,广西林业产值达4770亿元,而且大多来自第一产业的桉树种植以及第二产业的木材加工。其中,广西木材加工和造纸业早在2013年销售额就达到1050亿元,成为广西第9个千亿元级产业。
科学施肥确保桉树可持续发展
行业人士指出,桉树和其他树种一样也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的生态功能。早在2010年,国内权威机构对广西12个主要树种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桉树人工林在固碳和释氧功能中居第二位;涵养水源功能高于松类,居第六位;固土功能居第七位,也高于松类和杉类。
据调查,一些种植户在水源林、农耕地上种植桉树,并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种植。在造林砍伐上,一些地区采取全垦炼山,这样大面积砍伐不利于环境保护。在施肥用量上,种植户偏重施加氮磷钾大量元素肥,不利于桉树种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黄浩表示,桉树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吸收大量氮磷钾,也需要补充补充一定量的硼、锌、铁、铜、锰等中微量矿质元素。如果种植户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桉树产量下降,还会降低土壤生产力,影响桉树的可持续种植。
“桉树在每个生长周期,需多种元素组合,不同肥料配方会对桉树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广州市丰绿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建科表示,目前针对桉树的肥料市场鱼龙混杂,种植户想要种好桉树就要选好肥料,做到科学施肥。
温建科建议,在台风和冰冻区域,少用高氮肥,多用高钾肥,特别在三龄树前尽量使用缓控释肥料,缓慢释放养份,以保持适当的木质化,提高抗风能力。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获财政支持
桉树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国林业发展,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将成为林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7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释放农村发展新动力。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我国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已达23.15万个。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司长刘拓在解读该政策时表示,《意见》以“两鼓励三允许”明确了地方财政支持政策。
“两鼓励”就是鼓励地方扩大对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财政扶持范围和扶持资金规模,鼓励地方通过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三允许”就是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对流转林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且集中连片的给予奖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允许财政投入形成的集体资产转交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
桉树产业投资周期短、产材率高,是国内木材生产的重要林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