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展位流线形的设计十分抢眼。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兆云(中)在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江毅(右一)陪同下参观广东展位。
现场试吃的菠萝罐头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北方消费者对于具有岭南特色的热带水果十分青睐。
本届展会上,广东展团以地市为单位集中展示。
经过25年的发展,广东绿色食品已打造出了一个精品品牌,创建了一项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当前,广东省绿色食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节点城市,自古就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纽带,是汉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向北向西传播的重要通道。8月18日,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在包头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兵团参展,展团34个,共有802个标准展位,参展企业1683家,同时设置绿色食品生资展区、电商平台展区、互动体验区、境外展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特色产品展区等,据统计,现场参观人数达到70万人次。
广东特装展位成焦点
在众多展示区中,广东省展位别具一格,在B展馆中间位置,一个s型设计的展示空间,在流线设计的延伸处,七彩色块上,一个大大的“广东”十分醒目,展示台的侧面,三品一标的四个图标与“广东欢迎您”的文字,向游客展示了来自南国广东的友好。据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绿博会,广东省农业厅非常重视,以特装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在展位设计上,使用了木棉花、西关满洲窗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元素,向全国消费者展示广东绿色食品的同时,展现岭南文化的曼妙。
与往届绿博会不同的是,本届大会广东展团以地市为单位,集中展出各地的名优绿色食品。展位中的立柱上,以文图并茂的形式介绍每个地市的产品,并在介绍下方展示实物,对于一些当季的水果、广东特色的红茶与单丛茶,及方便食用的干果、罐头等,不仅可以看到实物,还能进行品鉴,供游客试吃、试饮。
在特装展位的侧面,广东展团辟出一块“互动体验区”,作为游客休息与试吃产品的区域,来自雷州的黄金手指番薯、连州的水晶梨等试吃产品受到了游客们的热捧,刚刚备好就被抢着试吃。来自包头本地的王女士带着孩子来逛逛展会,小朋友对于只有手指粗细的福平番薯特别好奇,试吃了一根后闹着让王女士购买了一箱,王女士很惊讶地表示,孩子平时很挑食,能让他如此感兴趣的东西,一定味道非常好。
据介绍,截至2017年8月,广东省共有绿色食品企业352家、产品678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9.3万亩、养殖面积0.4万亩。本次广东展团共组织企业33家,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类以及农业服务类企业。
优质产品率农民致富
早在1990年,习近平在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提出了建设“绿色工程”的设想,当时他指出:“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如今,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文明发展新道路。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让农民懂得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并且一直按这个标准做下去,我们的扶贫工作才是成功的。”广东省农业厅驻雷州市那毛村工作队队长彭彬如是说。在这次的参展企业中,来自雷州市那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展产品手指番薯很有特色,小小的个头,工作人员“连皮一起吃”的吆喝,引来不少游客驻足。不仅如此,工作人员穿着定制的T恤,衣服上的二维码吸引游客掏出手机“扫一扫”。
据了解,合作社位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农业厅对口帮扶村那毛村,工作队来到村里,通过调研确定扶贫方向,引导当地农民种番薯,并且是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黄金手指番薯”。
“一开始的工作还是比较难推进的,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必然会带来一些种植习惯的改变与成本的增加,当地农民比较抵触。我们第一批只有9户人家、38亩地参与进来。”彭彬介绍,“但是结果却是振奋人心的,去年底第一批番薯收获后,我们在省农博会上一炮而红,参与进来的9户人都赚了钱,这增强了大家的信心,现在全村的农户都加入了进来,1000亩地都在种番薯。”
原来,工作队改变那毛村原有的种植方式,在番薯种植到手指大小时即收获,周期短、投入少、病虫害也相对较少,短小的番薯又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再加上种植全程不打农药,番薯的皮同样可食用,减少剥皮弄脏手的不利因素,使得黄金手指番薯一上市立即得到消费者,尤其是白领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零售价已达10元/斤。
“我们这次来,把合作社的核心社员都带来了,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我们的产品究竟有多受消费者的喜爱,让他们对产品有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坚定绿色种植的必要性。”彭彬说,毕竟精准扶贫只是指条路,让农民知道了产品绿色、优质才能致富是最重要的。
制度市场科技共发力
广东省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大省,一直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前沿。自1992年正式启动并实施绿色食品开发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已从过去局限于水果、蔬菜、茶叶等初级种植业产品向畜禽、水产等养殖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发展,加工产品比例明显扩大。《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未来5年内,广东农业将强化创新融合、集约高效、开放合作、绿色精品的广东特色农业,遵循重持续绿色发展等原则,将产品供给向绿色精品转变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绿起来”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当前,农产品总量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一般农产品不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稍显不足。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过去凑合吃,到现在讲营养、求健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障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是农业改革的应有之义。
用绿色理念发展农业,要求在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保护、生产方式、支撑体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调整。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应在制度、市场和科技三方面共同发力。
增加绿色供给要有制度,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该退的坚决退下来、超载的果断减下来、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增加绿色供给要靠市场,要让生产者有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必须让他们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增加绿色供给要靠科技,在农产品短缺时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单产,而如今,产量已不再是问题,绿色化发展成为首要问题,通过现代科技支撑,创建集约型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
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为农民种植、养殖上带来便利,也能为消费者增强信心。在本届绿博会的广东展团,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与众不同,没有水果或蔬菜,它展示的产品是两台农残检测仪。据深圳市安鑫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林介绍,目前公司针对绿色食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服务,一方面可检测农产品的农残、药残情况,另一方面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即可了解农产品整个种植、养殖过程。
绿色食品成市民首选
“今年最直观的不同就是人非常多。”已参加多届绿博会的饶平县三滴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冰说,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推广,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观念已有所转变,绿色食品已进入普通市民的餐桌,再也不是“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东西”。
众所周知,绿色食品并不是“绿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以前自己一个人,随便吃点什么就算了,现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想让他们吃到最安全的东西,毕竟也不是吃不起。”前来“买菜”的90后曾女士说。据统计,绿色食品的购买者中60%以上为80、90后,他们对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认识更为深刻,同时由于这部分人群有很大部分初为人父母,更倾向于购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绿色食品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消费者的认可是我们的动力,说明我们这么久的坚持没有白费。”广州市福源有机渔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国赢说。即便他销售的甲鱼价格较其它甲鱼贵上几倍,依然有不少消费者下单购买,让坚持做绿色食品的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诚然,消费者的接受对于企业来说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正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所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引导下,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
□撰文: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