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金示范浅生槽、开槽机的使用。
■达人档案
姓名:张燕金
地址: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四方营
种植规模:30亩
种植年限:1年
种植技术:浅生槽定向种植;研发便携式开槽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龙镇
“再过10来天就能收获了。”贺州市桂岭镇的张燕金种有30亩新引进的紫玉淮山,薯形整齐,长势旺盛。为了种好这批紫玉淮山,张燕金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和试验论证。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今一次种植便获得了成功,“计划明年带动周边农户扩种”。
浅生槽种植省时又省工
传统淮山种植,需要挖1米深坑或深沟,以利于薯块向下垂直生长。这种种植方式不足地方在于薯块长势不一、结薯长短粗细不均匀,商品率低,并且到采收时,为免挖损挖断,要动用大量人力深挖,一个人每天只能挖几百斤,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北方种植淮山多在平地,路况也好,机器容易进场和工作。但这边山地多,村路窄,开沟机开不进来。”经过考察,张燕金发现一些地方改用浅生槽定向种植淮山,效果理想,挖薯时也不用深挖,效率是开沟种植5倍以上。
他寻思着这方法在贺州交通不便的山区也能用,于是买来U管和薯种试种。“买的U管长1米,宽7.5厘米,按照测算,同样大小的薯块重约3.5斤,而且薯形好,商品率高,大小适中,容易销售。紫玉淮山的生长管理跟普通白肉淮山是一样的。”
“浅生槽看着简单,做起来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张燕金介绍道,薯块有向地生长的习性,如果U管水平放置的话,薯块生长方向不定,容易长次,因此U管要有一定倾斜度。张燕金起垄30厘米高,相邻20厘米开一槽道,每槽道头部离地约20厘米、尾部离地约10厘米,形成10°-15°的斜角,便于薯块顺着U管生长。
“紫玉淮山种苗一般在清明后下地。北方天气冷,需要在室内育了苗后,选择适宜天气移栽大田。贺州气温相对较高,可直接用薯块下地发芽出苗,节省步骤就是节省成本。”张燕金表示,薯种要选够老够粗壮的,截成4-5厘米长的小段,用杀菌剂浸泡后,连续晒3天,直至切口中部裂开,以促进其萌芽。
“别看切成块的种薯很小,它上面每一个根须都是一个生长点,冒出来的芽会很多。每一个芽就意味着结一个薯,但最后只会留下最粗壮的一个芽,因为每个U管只能让一个薯生长,多了薯块之间相互挤压,薯形会走样,卖相不好。”张燕金说,如果薯块长得超过了U管尾部,会把过长部分切掉,保持薯形一致,“切掉尾巴的薯块还会继续膨大,埋在土里可以一直长到第二年的4月。”
研发开槽机提高作业效率
虽然浅生槽定向种植能节省很多人力和时间,但要求更精细。张燕金表示,U管是轻薄塑料制品,因此浅生槽除了要有倾斜度,还要求内膛光滑平整、结实,确保U管能紧贴浅生槽内膛,并且不会变形,“薯块生长的形状跟U管一致,U管变形就等于薯块变形。”
张燕金指出,以往浅生槽种植是用锄头或者小型钩机开槽后,等泥土沉降两天,待槽道稳定后再放U管,U管不容易走样,“不过那种开槽方式效率并不比开沟高,开槽后还要用钢管把槽内膛压平整。”张燕金琢磨着,能不能有一种开槽机一次性把浅生槽开好。
随后,张燕金自行设计出了第一代电动便携式开槽机。经过试用,发现第一代产品并不实用。原来,紫玉淮山种植基地的所在村子,电压并不稳定,而且电源离基地远,范围大,拖着一根长长的电缆作业,既要有足够电力,也要保证安全。
在进行第二次设计时,张燕金把电动机改成了小型燃油发动机,真正实现“便携”。油箱灌满燃油,总重量在20斤左右,并且可以在地里随装随用。“最大的难题在于开槽刀转速,转速过快,泥土容易被抛离到相邻的槽道导致前功尽弃;转速慢了,开槽效率低。我们不断调整发动机参数,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在下种前解决了这个难题。”
“未来,机器取代人力是趋势,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机器研发出来。为开发这台开槽机,投入超过10万元。”张燕金介绍,用改进后的开槽机,平均1个小时能开300条浅生槽,一亩地约1800条槽,6个小时就能完成,开出的浅生槽稳固结实,可以直接放U管和薯种,不但减少了种植工序,还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紫玉淮山是众多淮山中的优良品种,花青素含量高,是一款很好的养生食品,市场收购价格也比一般的淮山高。而且用这种方式种植,亩产至少有6000斤以上,农户只要把人力成本控制好,效益肯定不错。”张燕金表示,广西贺州处于我国的富硒地带,也是国内首个长寿乡县全覆盖的地级市,规模种植紫玉淮山有地域优势。“我既然种了,就希望能种好,种出精品,以后的农产品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