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怀孕母猪中后期是蓝耳防控的关键时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11月11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龙振辉

  近两年,从美国传入重组的类NADC30毒株,给我国猪场PRRS防控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基因测序也检测到一些欧洲型的毒株。目前我们防控蓝耳的疫苗是“4+3”七个毒株,疫苗的多样化,从侧面反映我们国家蓝耳病控制的艰难!
  北京中农劲腾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殷仙群,介绍道,蓝耳病病毒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细胞嗜性,蓝耳病毒感染机体巨噬细胞,降低了免疫反应。而肺部的巨噬细胞、淋巴结的巨噬细胞较多,所以我们观察的临床病状,主要是集中在淋巴结和肺部的感染。蓝耳病另外一个特性是嗜酸性,蓝耳病在酸性的情况下复制得更快。这两个特性,给我们提供了防控的依据。
  尽管蓝耳病毒的易感对象只有猪,但它的排毒、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母猪群、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其排出物都含有这种病毒,因此在防控上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蓝耳病毒在我国的二十年间也分化出了一些其他毒株,除了繁殖和呼吸道障碍,最重要的是免疫抑制。这十几年,我们见到更多的是由免疫抑制所造成的免疫感染。一个发病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症状,而多个症状也有可能是一个病原引起的。
  目前所接触的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并不是病毒引起的大面积流产,或者是猪耳朵发蓝,或是顽固性腹泻。它是非典型性的,会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它有着隐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的重要特点。它可以在机体的巨噬细胞、靶细胞、敏感细胞复制几个月,在猪场免疫、营养饲养管理不好的情况下,它可能就起来了!
  殷仙群介绍到,蓝耳病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演变成散发性地方性流行。在母猪群上,蓝耳病毒最活跃的阶段基本是怀孕中后期。所以,无论是药物防控,还是疫苗防控,一定要注重这个阶段。这几年由于毒株的多样化、缺乏药物防控,导致我们对蓝耳的防控难度加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