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男子借App故障得千万一审获刑11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11月25日版次:05
  生活在上海的29岁青年叶榲飞,遇到了“App版的许霆案”。2016年6月,他用银行卡向一款名为“壹钱包”花漾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转入资金,发现钱被原路退回,而App却显示资金增加了。此后的8天,他重复操作了350余次,App中“多出”了1125万元,这些钱被他用于消费、还债。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叶榲飞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这与2006年曾引起全国关注的许霆案有些相似。公开报道显示,时年23岁的许霆在广州某ATM机取款100元,结果ATM机“吐出”了1000元,而账户中只被扣了1元,此后他多次操作,累计取走17.5万元。法院一审认定许霆犯盗窃罪,并判处无期徒刑,后重审改判许霆有期徒刑5年。
  对于叶榲飞的经历,有人认为,这只是民事纠纷,叶榲飞并无秘密窃取的故意,只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况且他已经提出了分期还款的方案;反对者则认为,叶榲飞非法占有的目的明显,综合全案,认定他犯罪并非没有理由。
  一些了解案情的法律人士认为,叶榲飞是一个智力正常、具备一定商业知识的成年人,理应能够通过“资金转入后原路退回,花漾卡余额却显示转入成功”判断出App系统存在故障,认为“App主动给了1000多万元”,从常识上说很难站得住脚。很难相信,一个成年人会不知道自己没这么多的钱,故意非法占有的目的比较明显。
点评
  对于叶榲飞窃取的“壹钱包”财产,虽然数额特别巨大,但从犯罪后果看,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不大。一个细节是,基于一时无法全部返还钱款,叶某还提出了分期还款的方案,更体现了“诚意”。况且,这种行为的过错,与“平安付公司”的过错不无关联。在不设防线的利益面前,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不能因为一家公司的客观过错,全盘归咎人性之恶,进而处以更重的刑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