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一般表现为蹄冠、趾间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冬春季节多发。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李峙贤
又到了口蹄疫多发的冬季,养殖户们提心吊胆害怕中招的不在少数。平时专家讲座听得不少,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一个听起来有理有据的“偏方”,你会相信吗?
偏方治大病?大多不靠谱
民间有一句俗话是“偏方治大病”。民间流传已久的“偏方”,从原理上讲真的科学吗?记者请教了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向华博士,看看专家怎么说。
偏方一:熏醋杀病毒。想必很多人小时候在学校都有熏醋防流感的经历,据说用这种方法防病毒效果不错。口蹄疫病毒不耐酸碱,熏醋使空气变成酸性,应该也能杀灭口蹄疫病毒。
专家点评:口蹄疫病毒不耐酸,醋经过熏蒸会在空气中形成酸性小雾滴,对于空气、栏舍表面的病毒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高浓度的醋有刺激呼吸道的可能,向华老师提醒,实际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浓度。不过动物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个问题不用过于担心。总体来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偏方二:抽取得过口蹄疫并且痊愈的猪的血液,给其他猪肌肉注射。得过口蹄疫的猪有了抗体,把抗体注射给其他猪,也具有了抗病毒的能力。
专家点评:这个方法其实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流传了,从染病后痊愈猪的血清中含有抗体这个角度来讲,对其他猪来说确实有抗病毒的效果,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使用的应该是清除血细胞之后的血清而不是血液;此外猪场的疾病情况比较复杂,注射血清很可能会传播其他的病毒,所以这个做法并不可行。向华老师表示,目前疫苗免疫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而且非常普及,这个方法属于以前条件落后的年代,现在应该被淘汰掉了。
偏方三:草木灰和泥巴加水调成糊状,往患处涂抹。众所周知,碱性治疗口蹄疫有效果,草木灰碱性很强,治疗效果不错。
专家点评:这个“偏方”从理论上讲,草木灰中的氢氧化钾碱性比较强,对口蹄疫病毒有杀灭效果,但是加上泥巴就是画蛇添足了,泥土中的微生物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所以应该舍弃泥巴,只用草木灰。
偏方四:治疗母猪乳房溃烂,先用1%过氧乙酸擦洗消毒,再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可以杀灭微生物防治伤口感染。
专家点评:过氧乙酸具有消毒效果,涂抹红霉素软膏可以防治继发感染,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政策不允许,养猪人别犯傻
虽然这些“偏方”在理论上或多或少有正确的地方,但是养猪人千万别它们用来治疗口蹄疫。不同于其他的传染病,口蹄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同时也排在国家一类动物传染病第一位,国家规定对于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和扑杀。所以有些“偏方”比如熏醋的方法在预防方面可以借鉴,但是其他的“偏方”在治疗上没有价值。向华老师表示,对于这些偏方的讨论,只是基于病原防控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在疾病防控方面为大家科普一些知识,但实际生产上发现疫情一定要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扑杀,各位养殖户千万不要误解。
向华老师告诉记者,口蹄疫重在预防,最关键是做好免疫,一旦免疫失败出现疫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扑杀,治疗方案是无需考虑的,但是从病原防治的原理上讲,对于其他的疾病或者外伤的处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对于其他的传染病防控,向华老师建议,关键是预防工作要做到位,疫苗选对了、免疫程序做好了才会有效果,其次是减少环境中的病原。等到猪只感病后,使用这些“偏方”也仅仅是能杀灭体表的病原,对于体内的病毒效果甚微,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综合来看,各种“偏方”良莠不齐,内容有真有假,需要养殖户们擦亮眼睛。养殖户可以从传统经验中汲取优秀的部分,比如熏醋和使用草木灰这些较为便宜的物质杀灭对酸碱敏感的病原微生物,也可以使用过氧乙酸和红霉素软膏等处理皮外伤;但更重要的是抛弃伪科学的部分,比如使用未灭菌、未消毒的物质处理伤口,或是加剧猪只体液接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优质疫苗、药品和先进的疾病防控理念愈发普及,很多在过去流传的“偏方”只适合当时经济落后、生产条件不发达的时期,终将跟不上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而被淘汰。养殖户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不要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经验主义和模糊的方法中,用精准的科技来指导养殖、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