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后,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将面临严惩。
↑ 广东省公安厅严厉打击“村霸”。
↗ 佛山市南海区一直在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发展新模式,瀚天科技城的前身是北约村的集体建设用地。
农药新规抬高行业准入门槛
2017年6月1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取消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临时登记,明确在我国生产和向我国出口的农药需申请登记;完善了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对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控制、委托加工分装等生产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农药生产企业对所生产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要求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实行产品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管理,做到生产全过程可查、质量可控。
条例进一步严格了法律责任:明确农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等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对无证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以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设备、原材料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的,规定了罚款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5年内不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无证生产经营以及被吊销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等。
点评: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我国农药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临时登记门槛低,导致低水平、同质化农药供给多,安全、经济、高效农药供给少;农药生产管理存在重复审批、管理分散等问题;农药经营主体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有的制假售假甚至销售禁用农药;农药使用中存在擅自加大剂量、超范围使用以及不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的现象;旧条例的法律责任处罚力度不够。因而,必须修订条例,依法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促进科学使用农药,提高违法成本等。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近一个月后,农业部又公布了5个配套规章,新时期农药管理的整体框架已经清晰,创新、绿色和安全成为今后农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土地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
村委会大楼变住宅,并“租”给村民,这一案例发生在信宜。2015年,信宜市北界镇柴冲村村委会提出新农村建设方案,即建设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体设施,以及两幢八层高的大楼。大楼一二楼为村委会办公区,三至八层为住房,用于解决困难户和偏远地区农户的居住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提出,引进老板投资建设,完工后将房屋以“租赁”形式给当地村民居住,并一次性收取70年租金。这一方案很快吸引了社会资本注入,总投资300多万元的项目于2016年完工,24套110平方米的房子被“抢租一空”。2017年房屋开始装修。
2017年8月,国土部、住建部印发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确定第一批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三市被纳入其中。在试点城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行开发运营租赁房。
点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一直存在诸多障碍,但市场却广泛存在。在传统的征地模式下,村集体和村民获得的只是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收入方式单一,村民未来生活、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此次改革允许村集体自行开发运营租赁房,直接打开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通道,村集体保留土地所有权,村民可以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能真正分享城市化发展红利。
整合资金提高使用成效
“原来祠堂门前是一片没膝盖的荒草,现在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坪、篮球场,夏天晚上村民在这乘凉、打球,很热闹!”说起村子的变化,清远英德市九龙镇塘坑村大岗村小组组长黄水英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大岗村的嬗变要从清远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说起。2016年4月,国家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市县试点,清远成首个地市级试点。大岗村所在的九龙镇便是清远市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试水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
2017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到2018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到2019年,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点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似乎距离农民生产生活有点远,更多是财政部门的分内之事,对于这道“加法”带来的改变,政府官员比普通农户感受更为强烈。不过,任何改革成果最终都要惠及广大人民,都要以老百姓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为根本评判标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也是如此。虽然支撑这台体制机制手术骨架的,更多是由财政术语和政府权责组成的复杂概念方阵,但改革所喷薄出的动能,必将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重大部署落地生根,提供更为充足的阳光雨露。
垦造水田荒地变高标田
位于东里镇伟家村的广东省水稻土重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雷州实验基地,半年前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沙质地,如今已摇身变为连片90亩的高标准农田——平整的水田,宽阔的机耕路,笔直的三面光。
2017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提出未来几年广东将按照“政府牵头、省级监管、市级验收、县镇村组织、省属国有企业实施建设”的模式,加快推进垦造水田工作,不断完善水田指标交易机制,争取到2020年,全省垦造水田30万亩。根据方案要求,省政府为出资主体,由省级财政出资34亿元,作为垦造水田资本金。
点评:城镇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却付出良田作为代价,严重削弱了广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把旱地、水浇地、未利用地或可复垦为水田的建设用地,提质改造成可以稻作的水田,是不少农户的梦想。作为一项大的民生政策,关键是要让农民有获得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理顺利益关系,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打击“村霸”摧毁保护伞
“想在睦洲揾食,必须经过关某合这一关。”江门睦洲镇曾流传着这句话。55岁的关某合是当地响当当的“村霸”,曾任南镇村村委会主任,先后操控南镇村及邻近黄布村的“两委”选举,将自己的儿子、“马仔”推上村委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等位置。同时,他在幕后操纵两村新农村建设、土地买卖等工程,敲诈勒索外来商人。在广东警方的“飓风4号”专案收网行动中,这个长期盘踞在睦洲镇的以关某合为首的涉黑恶犯罪团伙被警方捣毁,抓获并刑拘团伙成员24人。
2017年1月,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1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2017年以来,广东省公安厅部署全省21个地市公安机关联手出击,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农村涉黑恶违法犯罪。截至当年5月中旬,成功摧毁农村涉黑恶类犯罪团伙150余个,逮捕涉黑恶犯罪嫌疑人82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280余起,查处村干部30余名。其中,成功打掉涉及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侵害农村基层政权稳定黑恶团伙6个,逮捕团伙成员30余名;破获涉村“两委”选举的治安案件100余起,治安处罚违法人员160余名。
点评:由于乡村法治资源相对匮乏,监督疏漏多,一些最基层的地方“权钱势”勾结,使个别村官和社会混混异变为“村霸”。“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在农村长期存在不仅危害村民的利益,破坏农村社会的稳定,还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导致民众对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信任不足,影响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针在农村的具体实施。因此,对于“村霸”与宗族恶势力的恶形恶状,检察机关必须从严惩治,增加其作恶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法律宣传教育,让法治观念走进生活现实,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法律信仰,进而挤压“村霸”的犯罪空间,让人民群众树立信心,主动参与“村霸”问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