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313亿元支持贫困村建设示范村

去年广东七成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改善民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1月13日版次:03

  珠海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 关铭荣 摄

  1月11日,广东省财政工作会议通报,2017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正增长;全年民生类支出完成1.0589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4%,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广东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2600亿元。同时,财政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广东创新能力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
全年民生类支出超1万亿元
  “2017年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15万亿元,增长10.9%,高于年初预算增长9%、完成10%的目标,扭转上年6个地市负增长局面,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正增长。”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
  全年民生类支出完成1.0589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4%,比上年提高3%;省财政对市县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和债券转贷支出合计3430亿元,增长7%。
  广东再次修编《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确立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制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组织实施104项基本公共服务。其中全省十件民生实事支出完成2703亿元。
  2018年,广东继续加强财力统筹,确保落实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以及十件民生实事、底线民生资金。随着中央和省陆续出台了多项民生提标政策,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4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人均岗位津贴标准从每月不低于8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等,广东将努力确保各项民生提标政策落实到位。
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
  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去年广东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2600亿元,其中落实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粤十条”财税政策措施,新增减负600亿元。同时,省财政3年投入133.54亿元,支持全面完成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带动技改投资1.15万亿元。
  2017年,广东创新能力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为大力支持创新驱动,2017年省财政投入24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7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超3万家,排全国第一;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重大科学工程创新与应用、创新载体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推动广东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会议透露,2018年广东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将切实抓好已定的政策措施落实,还将研究提出新的降成本措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持制造业优化升级。同时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另外,省财政2018年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利用外资十项措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
百亿建农业供给侧改革基金
  2017年,省财政投入100亿元推动组建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规模达40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和组建子基金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发展。省财政投入313亿元支持2277个省定贫困村建设示范村,并计划10年投入1600亿元,全面推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
  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广东加大财力统筹力度,将15项省级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基金按投向领域整合为基础设施投资、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基金,全省财政出资611亿元,放大到6155亿元,拟定监督考核指导意见,推动基金切实发挥作用。整合优化专项资金结构,将49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为12大专项,聚焦落实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
  2018年,广东将把推动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全域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安排。
□南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