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信宜洪冠镇有条“无人售菜街”

村民自发形成,30多年无人偷拿,已成当地诚信典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08日版次:04

  “无人售菜街”的诚信交易已约定俗成。每天早上,周边居民都会来买菜,主动将钱放在卖菜人的篮子里。

  “无人售菜街”的诚信交易已约定俗成。每天早上,周边居民都会来买菜,主动将钱放在卖菜人的篮子里。

  南方农村报讯 “蔬菜1块钱1扎,没有人收钱,选好菜后把钱放到竹筐里就行。”信宜市洪冠镇有一条“无人售菜街”,以摩托车载客营生的蓝村村民何日雄说,这些菜是附近大樟村和蓝村村民放的,菜摊最多时有十来个,最少也有四五个,已形成一个小型菜市场。因为村民自家种植的蔬菜质量有保障,所以附近的居民都选择来这里买菜。
  1月26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洪冠镇大樟桥发现,洗干净的白菜、芥菜、萝卜等各类蔬菜被包扎成小捆,整齐地摆放在十多个竹筐和若干个白色泡沫箱上。虽然,这些菜摊无人售卖,也未标注价格,但仍不时有路人停下来选购。
  “无人售菜街的历史已有35年了,这里的菜基本都是1元1扎不标注价格;遇到两三块钱1扎的,菜农会在旁边标注出来。”大樟村村民余婆婆说,无人售菜街以前设在大樟村委会附近的公路边,十几年前跟随学校和政府一起搬迁到现在人流量较大的大樟桥头处。买菜的人更多了,菜摊数量也增加了。
  “起初还有些顾虑,特别担心菜丢了,钱也被拿走了。”部分菜农回忆,“试行的第一天,一共摆出四种蔬菜,一棵也没丢。”这给了菜农很大的信心。谈到无人售菜街形成的历史原因,何日雄表示,这里民风淳朴,以前周围村民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便拿到路口去卖,遇到农忙时照看不过来,便将菜留下,自己回家去做农活。买菜的人也很自觉,没有出现恶意偷拿的现象,久而久之菜农和买菜群众之间有了诚信的默契,逐渐形成无人售菜街。新奇的“无人售卖”方式受到群众欢迎,当地菜农纷纷加入其中。
  “在这里买菜方便,1块钱1扎直接拿走,不用讲价钱,而且菜都很新鲜。”杨程是洪冠镇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早上路过无人售菜街时她买了一扎葱。杨程说,每天只有早上能在这里买到菜,一般不到中午,菜就会销售一空。
  “今天放了40多元的蔬菜。”今年62岁的大樟村村民何伟雄已在无人售菜街摆摊30余年。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他将自家地里的菜扎成捆摆放在无人售菜街的摊位上。今天没有农活,他跑到不远处和几位老人下起了象棋。何伟雄介绍,在无人售菜街摆摊的有一二十位老人,年纪都比较大,他在里面已经算是最年轻的。卖菜这么多年从未遇到偷菜的情况,只是偶尔会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拿走五毛、一元钱去买零食。
  “‘无人售菜街’买卖的虽然是蔬菜,交易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洪冠镇副镇长朱新平表示,这里的村民自觉遵守良好纯朴的买卖风尚:拿菜留钱,从不多拿多占。该街无人看管30多年来,菜农不但没亏本,每月还能赚些钱补贴家用。能维系这样互信互惠的交易,既有民风纯朴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诚信”已扎根于当地百姓心中。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诚信社会的建设。洪冠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信用镇为目标,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将乡村诚信社会建设纳入村两委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村民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形成了诚实守信、崇德至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无人售菜街”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