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深圳“沙丁鱼”游向惠东双月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10日版次:10

  2012年,大澳村第一家民宿开业。五年后,村里的三成人家开起了民宿,这个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古村,乘着乡村旅游和新名字“双月湾”的东风而扬名。

  面朝大海,看浪卷浪舒,阿勇对大海的挚爱融入了他的民宿事业,他租的房屋与海都是“零距离”,也是其得以火爆的独特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城乡融合发展成重大战略。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是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是综合产业,不仅可以强化城乡人流、物流,还可以强化信息流,可以化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完成投资约5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
  伴随乡村旅游的火爆,我国民宿总量急剧增加。去年底,全国民宿达到20万家,其中广东达2万多家,位居各省第一位。在新时代,民宿在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切疲倦都可以靠睡一觉解决,睡醒之后,仍然生龙活虎,继续折腾。
  ●实现大目标不难,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
  “阿发,你以后想做什么?”站在海边的沙滩上,阿发的哥哥问道。他们玩累了,看着夕阳消失在海平面,西方大半的天空染成了红色。
  阿发是惠东县港口镇大澳村人,他儿时的梦想是当司机,因为村里少见汽车,开车很威风。但不知从何时起,阿发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读书、升学,离开小渔村,前往大城市。大学毕业后,阿发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阿发每天上下班都要坐公交。拥挤的高峰期,他得抓紧头顶的扶手,身体随着一车的“沙丁鱼”前后晃动。每每这时,他总会想起远方的家,想起年少时与伙伴们在山上嬉闹。他记得在海龟保护区的山顶,站在那里北望,一左一右两道水湾呈现在眼前,很是壮美。后来,那里被旅行家冠以“双月湾”。
  双月湾?阿发不由自主地抬头——然而,他看到的不是美景,是阴沉沉的公交车顶。和许多蜗居在城市的青年一样,阿发偶尔会思考人生的意义,结果总是伴随着迷茫与沮丧。摆脱这沮丧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一种信念在阿发心里潜滋暗长。
  机会来了。2015年,一个偶然的时间,在大澳村经营大排档的表哥说,比邻的巽寮湾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度假胜地,而条件类似的双月湾却稍逊一筹,发展空间、前景肯定看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时候,沉闷的办公室让阿发愈发觉得倦怠,渴望自由的他决定接受新的挑战。
  正巧,家里有一栋空置的老房子,两层楼,距离防波堤仅有20多米。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好好利用一下。最初的一笔装修费是工作积攒的钱。10万元,在朋友们眼中,阿发装出了两三倍的效果。
  沿着大澳村的主干道,循着波浪声往海边走去,两边多是家庭旅馆似的民宿,并无太大特色。但是,当你看到阿发那栋面朝大海的独栋小别墅时,心中定然会涌起关于浪漫、爱情的波澜——阿发把房子漆成了代表大海、温柔和梦幻的蓝色。
  经过几年的运营,阿发的民宿在网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它那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地中海风情的格调,让城市里的文艺青年们流连忘返。
  不断求变才是在市场不变的理念,阿发信奉这句格言。民宿只是起点,阿发想玩得大点。
  这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为了寻找一处合适的浮潜地,阿发与伙伴驾驶快艇在距岸3海里左右的水域勘察。“似乎这里比较合适。”一个伙伴指着蓝绿色的海面,清澈的海水让底下的珊瑚礁、鱼群一清二楚。
  阿发穿戴好装备,潜入水中。在这个隐藏未知、神秘的世界里,阿发隐约觉得,他成了一条鱼,能自由自地在大海遨游,而不像沙丁鱼一样拥挤在公交车上,他摆脱了城市蜗居生活的沮丧。他流连忘返于此,以至于忘了氧气量的不断下降。
  当他发现氧气量不足时,已经晚了。阿发有点紧张,就像刚投身工作和民宿事业时一样。但经验告诉他,他必须镇定下来。他自信年轻,自信险境能迎刃而解。
  扇动脚蹼,向头顶的阳光奔去,阿发觉得压力在不断降低,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轻。一群迁徙的鱼包围了他,随即又放过了他。“嗖”的一声,阿发飙出了水面——阿发得以自救,也发现了一处绝佳的浮潜地。
  “这里成了最受欢迎的浮潜地,许多游客来了又来。”阿发说,此后,他会不间断地带游客、朋友,前往那里浮潜。在别人看来,阿发并未吃一堑长一智。而阿发认为,做什么事都有风险。但是,如果不冒风险,又怎能看到海底的美景,享受成功的喜悦。更何况,与朋友一起自由自在、寻找欢乐,这是钱换不来的。
  2017年的夏天,阿发每天的睡眠不足三个小时。疯狂的工作,让一帮年轻人在两个月的旺季收入达到20万元。“做半年就能挣到在外面一年的工资。”虽然成立了公司,但阿发依然不喜欢被约束的生活,“规矩全是口头约定,年轻人应该这样。”
  2018年不期而至,闲下来的阿发与他的团队,在这个冬天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规划。对于20多岁的阿发来说,一切操劳和疲倦都可以用睡一觉来解决。睡醒之后,他们继续在不断兴旺的乡村旅游里追逐快乐。
在这里,夕阳和大海都慷慨
  “在我小的时候,这边的沙滩非常细白,很多人远道而来踏浪玩沙。那时,他们都住在镇上的旅馆。后来,这里建起来三星级酒店,游客们会选择住酒店。2012年之后,民宿逐渐兴旺起来。”
  聊起民宿,35岁的阿勇总是能娓娓道来。阿勇留着络腮胡茬,这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五六岁。阿勇的粤语和普通话带有明显的港腔,这与他在香港工作多年分不开。
  踏入民宿行业前,阿勇静静旁观了两年,关注着省内外从业者的动态,也紧盯相关政策的出台。谋定而动、在香港多年的打拼,让他更懂得生意该如何运作。
  2014年,阿勇感觉时机成熟了,于是租下大澳村临海的4栋砖瓦房,投入16万元装修了一番——阿勇成了大澳村的第五家民宿主。
  租房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我凭什么租给你?”阿良问。他是阿勇的远方表亲。在大澳村,不少村民拆掉了自家的老房子,建起了七八层楼的公寓,一栋楼最多有30个房间。按照阿良的盘算,一个房间每晚50元,整栋楼一天就有1500元的收入。阿良虽说盖不起楼,但他渴望租地者拆除老房子后,能盖起这样的高层公寓,他的租金或许能多点。
  而阿勇并不想大拆大建,他想保持老房子的原汁原味。“你知道吗,城里人过来不是为了住楼房。”他反复劝说。毕竟,临海的老房子不多了。
  “对于格子间里的都市人来说,夕阳是奢侈品。一定要有夕阳与晚霞。”阿勇说,这一份大自然馈赠给大澳村的资源,是大澳村人可以利用的无尽财富。他的民宿面朝大海一字排开,不论从那扇窗户看出去,只要是晴天,全部可以看到日落一刻。
  阿良慢慢相信了阿勇的话,虽然他没去过大都市,也不知道格子间的生活如何。阿勇赌对了,他们的民宿成了爆款,那些公寓式的民宿却少人问津。不管再有多少家民宿开张,都不具有阿勇民宿的优势:民宿院子的脚下,就是浪卷浪舒的沙滩。
  “假如把民宿当做一项事业,那就决不能在安逸的时候止步。”阿勇适时扩张了民宿的规模,又租下了4栋与海“零距离”的旧房子。专人负责清扫、专人负责餐饮,与村里家庭式民宿不同,阿勇的民宿主打规模化、专业化。阿勇和他的民宿在游客的朋友圈中逐渐传开了,不仅是旺季,即便是吹着习习冷风的冬天,也会有游客不远万里过来。
  不成规模的民宿难以获利——阿勇早早便摸清了民宿行业的门道。村里的民宿并非都经营有道,也有折本的。不仅如此,民宿尚处于“灰色地带”,许多人以为在政府的不“闻不问”中才能获取利润。可是,阿勇比他们看得远多了。
  2017年,民宿行业“国标”与“省标”的出台,顿时给了阿勇巨大的信心。一方面,有关部门承认了民宿行业,并为行业制定了规范条件,这有利于提高行业水平,刹住歪风。另一方面,以后或可以通过上牌照来获取补贴与贷款,继续把规模做大。
  不声不响地,在这两年里,阿勇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团队,又承包了隔壁村一处有60个房间的民宿,开了餐厅和酒吧。不仅如此,他建起了自己的船队。一系列的外延服务,让阿勇拓展了许多收入渠道。
  阿勇为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他希望2019年营收达到一百万。阿勇也定了一个大目标,再过几年,营收要翻几番。对阿勇和他的团队来说,实现大目标,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一步步走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