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理事长丁雷。
“如果没有机械化设备,1.5万亩的土地,我根本不敢去种甘蔗”,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的理事长丁雷这样告诉记者。该合作联社位于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联社下辖7个种植合作社和1个农机合作社,甘蔗种植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丁雷回忆自己早年间在渠黎镇小规模种植甘蔗的经历,600亩甘蔗地,每年要聘请100多个越南人,“一大批越南人,吃喝拉撒都在基地里,管水管电,还听不懂说话,想想都头疼”。
2015年,丁雷明显感到传统人力种植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制约了甘蔗种植品质和规模的发展,于是考虑采用机械化手段,建立现代农场。大力发展机械化后的短短两年时间,他管理的甘蔗基地规模就跃升到了1.5万亩,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双高基地,甘蔗产量高达6-8吨/亩。
全程机械化,节省成本500元/亩
丁雷的故事,可以说是机械化全程应用解决甘蔗种植“人力尴尬”的一个典型例子。“人力成本过高”是我国甘蔗种植的最大难题,据了解,我国甘蔗人工成本十年增长率超过71.4%,而仅甘蔗砍收装车这一项,目前人力价格就已达160元/吨/人,占甘蔗收购价格的30%。
人工种植不仅价格贵,还难找人。丁雷介绍,“留在土地上种植甘蔗的,30岁以下的十分罕见,很难想象这些人老了之后,还有谁会种蔗。”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的“双高”基地建设,用“机械”代替“人力”成为“解药”。“生产机械化”被政府纳入“双高”基地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中。根据崇左市人民政府官方数据,2017年崇左投入甘蔗种植机超450台,甘蔗中耕培土机械超3400台,甘蔗联合收割机超过130台。
大力发展机械化甘蔗种植的背后,是机械化种植切切实实的的高生产效率。举例来说,1000亩土地如果由人工进行除草和打药作业,需要20个零工连续工作1个月时间;而这对于机械来说,这仅仅是1名工人5天左右的工作量。
基地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后,只需2人便可对2000亩蔗地进行管理。而将各个种植环节拆分来看,在耕作、新植环节,相对于人工种植而言,采用“甘蔗种植机”机种甘蔗,每亩至少可节省成本50元;中耕环节,采用中耕施肥破垄机进行中耕培土、施肥,采用喷杆喷雾机进行除草,每亩可节省成本100-150元;至于最耗费人力的采收环节,聘请人工进行采收的价格为160元/吨/人(含装车),而租用机械进行采收的价格为90元/吨(含装车),每亩甘蔗可节省成本至少350元。整体来说,每亩节省的总成本在500元以上。
大型合作社购置,种植户租用
根据广西自治区糖业发展办统计,2017年广西用于“双高”基地建设的联合种植机2500多台,甘蔗联合收割机319台。以切断式甘蔗收获机为例,每台收割机的销售价格高达235万元,若要购置甘蔗种植全套机械化设备,投入需达到千万元。
规模大的合作社会自行购置部分农机,并建立机耕团队。崇左新广园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甘蔗种植面积达3000亩,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6台,其他农用车3台,甘蔗种植机2台,中耕培土机3台,也有自己的机耕队。合作社理事长何进一告诉记者,“一台大马力拖拉机最低要20万元,一般农户不可能有实力购置。”
农户向农机合作社租赁农机设备,并聘请专业机耕团队进行作业,这为农机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使用农机和机耕队也有一套相应的市场价格。陆庚发管理的亭亮富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便是采用租用设备和人员的方式管理,以种植环节为例,机耕的费用包括种植机械租用费用100元/亩,操作机械的4名人工价格600元/天,一天可种植20亩左右,支付的总费用是2600元。中耕培土机的租用价格在40元/亩,收割机根据地形收取85-90元/吨。
即使是对于雷达合作联社这样面积过万亩的甘蔗种植合作社,在机械化设备的购置上,也是采用以租为主的策略来满足合作社使用需求。丁雷告诉记者,“农机购置上会首先考虑是否经济,租购结合,不会盲目购买。”
耕作、种植环节机械化程度高中耕、采收环节仍较落后
“现在你在广西甘蔗地里,肯定看不到自己背着锄头耕地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用机耕”,丁雷告诉记者。
目前来看,广西甘蔗的耕作、新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广西甘蔗种植第一大市崇左目前的甘蔗机种比率已达到79.7%。但甘蔗生产过程中最耗费人力的环节是采收,而这一环节,恰恰是目前机械化发展水平最低的。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自治区糖业发展办主任黄胜杰指出,当前全区“双高”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甘蔗机收程度低。据测算,全区500万亩“双高”基地建成后,需要2000多台大型收获机。目前,全区仅有319台大型收获机,机收率仅为15.2%。
宁明县亭亮富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甘蔗种植面积超2400亩,合作社理事长陆庚发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管理,在新植、耕作等环节都已实现机械化,但因基地所处位置属于坡地,且坡度大于13度,机械采收时遇到困难,只能人工采收,耗费了大量资金。
采收环节机械化对于甘蔗种植行距有更高要求,许多采收机械只能在1.85米标准行距种植的蔗地中作业,极少部分可以在1.2米行距种植的蔗地移动作业。但现实情况是,1米行距、1.2米行距、1.5米行距……各种规格的甘蔗种植行距混乱不堪,采收机械难以操作。陆庚发告诉记者,目前专业的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和机耕团队到农户的蔗地进行开行起垄作业,不同行距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采用GPS精准定位1.85米开行起垄的价格也会更贵。
与此同时,机采环节对于蔗地平整度的要求极高,高低不平或有碎石的土地上,有的甘蔗植株露出地面多,有的甘蔗露出地面少,采收机械运转时容易伤蔗根,甘蔗损耗率更大,且田间的石块容易损伤采收机械。坡度较大的土地上,采收机器运转难度大。
种种问题制约了广西甘蔗机收比率的上升,但不论是陆庚发还丁雷,都不约而同的指出,“应该让土地去适应机械化作业”,简单来说,问题的解决还需求助于种植户在平整土地环节就将工作做好,为全程机械化操作打牢基础。
与此同时,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不断研发更具实用性质的采收机械设备,现研发的履带式采收机械可在20度的丘陵坡地进行采收作业。
□南方农村报记者盛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