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程胜涛
南方日报记者 朱红鲜 马吉池 汤凯锋 谢苗枫 通讯员 刘招迎
湛江市遂溪县一乡贤出资2亿元建别墅赠乡亲,房子却分不下去。此事引起社会持续关注。距湛江约800公里的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小留村村主任郭闽义听闻,再联想到自己村,不禁感叹:“新房落地,花了多少人的心血!”
小留村也有乡贤捐赠别墅给村民。2007年至今,小留村三位外出乡贤相继捐资共1亿多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建成的别墅和套房免费赠送村民,预期惠及村民141户共500多人。
与官湖村不一样的是,小留村“顺利分房”。目前,前两位乡贤捐建的别墅及套房已全部竣工,86户村民住进新房;第三位乡贤捐建的新房正紧张有序地建设中。
“郭老板”送房送家具
进入小留村口,穿过高高的门楼牌坊,一排排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别墅映入眼帘。每座别墅大门都有楼名,并贴着有客家传统文化特色的楹联。
“我以前的房屋是一座瓦房,住了几十年,很破旧。几年前,‘郭老板’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出资拆除重建了。”90多岁的郭奶奶精神矍铄地拿起手中的拐杖指了指自己身后的两层高别墅说。“能住上新房是我们的福气,”50多岁的村民郭育义也深有感触,“‘郭老板’不仅送新房,还送家具。”
村民口中的“郭老板”是三位乡贤的统称——他们均姓“郭”。“几位老板很低调,做好事也不愿意宣扬,所以村里的人都喊他们‘郭老板’。”郭闽义说。
小留村的建设并非一次性完成,已持续了十余年时间,由三位乡贤接力推进,至今合计捐资1亿多元。第一位乡贤的善心工程投资500万元,于2007年动工,2009年竣工,17户村民搬进新居。第二位乡贤的善心工程投资7000多万元,于2012年动工,2013年底竣工,惠及69户200多人,并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休闲设施。
第三位乡贤的善心工程捐资3000多万元,于2014年动工建设,规划建设17座房屋,将惠及55户200多名村民,目前正在建设中。
挨家挨户与村民协商
别墅怎么建,怎么分?村民兴奋后提出疑虑。郭闽义告诉记者,在充分听取乡贤和村民意见后,经镇政府、村委研究,决定在原老房子的基础上拆除重建,改造工程不占用一分水田,全部由外出乡贤出资捐建,产权归村民所有。
经多方协商,第一位乡贤先捐建其所在的村民小组,计17户。“第二、第三位乡贤受他的善举影响,也是先建设个人所在的村民小组,再根据资金情况逐步扩大捐建范围。”郭闽义认为,第一期工程推进顺利,除了乡贤在村小组威望高以外,也因前期群众工作做得比较充足。项目动工前,乡贤多次在村委组织相关村民开会,征求他们有关拆旧建新的意见;专门组织成立建筑小组,小组成员拿着别墅建设图纸,挨家挨户商量建设事宜。
乡贤和村民多次讨论才确定分配原则:谁家宅基地上建的别墅,该处别墅就归谁;如果该宅基地属于多户人家,如兄弟俩,就由兄弟两人协商两套别墅的分配方案,协商不下来的,就抽签决定。
经各方协商决定,户口已迁出本村的,但项目建设占用了其宅基地,也可以分配到房子,至于分别墅还是套房,要经过村民协商决定。而对项目区域内虽没宅基地,但建设要占用其周边空地、农舍等情况的,则按占地面积给予相应的套房补助。住在二期洋房四楼的老伯郭竹兴在别墅区内有个30平方米的菜园,因建设需要,他置换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洋房。
“政府+群众+乡贤”形成合力
小留村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比如,在第一位乡贤的捐建项目中,后期分配别墅时有小纠纷,主要是宅基地面积大小以及每户人口数量的问题。“有些宅基地面积大,但家里人口少;有些宅基地面积小,但家里人口多。如果坚持按户头分配,会引起很多人不满。”郭闽义说,为了确保每家都有房住又不浪费资源,大家商量决定,别墅仍按户头分配,对宅基地面积较大、人数较少的家庭进行适当补助。
村民和村干部均提到,第二、第三位乡贤的捐建工程在拆迁动工前,村里就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分配方案以及后期管理方案(包括房屋产权、加建等详细问题),并召开户主代表大会,每一位户主都要签字,从而避免了后续纠纷的出现。房子一建好,村民就可直接拎包入住。
“小留村新农村建设把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了。”大麻镇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把村民组织好,把多元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是调动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的关键。
“自2006年以来,大麻镇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乡贤出资的方式,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大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协调统一了各方力量,小留村实现了统一集约土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乡贤出资、统一环境改造的“五个统一”管理建设模式,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