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外交风波奥地利欲和事
围绕“中毒”事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24个西方国家26日至27日驱逐将近150名俄方外交人员。值得注意的是,除英国外的欧盟其余27国中,17个成员国加入这场集体行动,奥地利拒绝“跟风”。
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和外交部长卡琳·克奈斯尔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保持中立地位,以便在俄方与西方国家之间斡旋。
“实际上,我们希望与俄罗斯保持畅通交流渠道,”声明说,“奥地利是一个中立国家,我们视自己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桥梁架设者’。”
不少政治分析师认为,奥地利这一立场不令人意外。2010年7月9日,美俄“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间谍交换行动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落实,奥地利的调停努力可想而知。
在2010年换谍行动中,美方释放10名俄方间谍,包括名声大噪的俄“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以换取俄方释放4名为英美等国提供情报的落网间谍,包括“中毒”事件主角、原俄方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
目击者说,一架俄罗斯飞机当时与一架美国飞机并排停在维也纳机场,“换谍”后不到15分钟便各自飞离,以躲避媒体窥视。
点评
今年2月,库尔茨访问俄罗斯期间会晤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商讨两国合作前景。据媒体报道,普京有意近期访问奥地利。
不过,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中心研究员斯特凡·莱纳看来,奥地利以“中立国”和“调停者”自居,“与当今地缘政治的现实稍微有些脱节”,因为“没人再把奥地利视为桥梁架设者”。奥方调停能取得多大成效,有待观察。
经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协调,接受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的7省(市),29日统一对外公开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情况。
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2016年11月至12月开展,涵盖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7省(市),2017年4月完成督察反馈。
从问责人数的统计情况看,7省(市)共问责1048人,其中省部级干部3人(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含正省级干部1人),厅级干部159人(正厅级干部56人),处级干部464人(正处级干部246人)。其中,湖北省问责221人,包括厅级干部26人;甘肃省问责218人,包括省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33人,排在7省(市)前列。公开文件中,被直接点名的有692人。
被问责人员中,诫勉211人,党纪政务处分777人,组织处理49人次,通报问责22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组织审查1人,其他处理10人。
从移交问题分析,涉及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占比约40%;涉及违规决策、违法审批等乱作为问题占比约30%;涉及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推诿扯皮,导致失职失责问题占比约25%。
人员追责情况公开的同时,7省(市)都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的相关责任人已被严肃追责,相关问题已经整改或正在整改。
点评
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但是,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因为矛盾难协调就不协调。想要解决地方政府不作为的问题,环保督查无疑是一把利剑,中央直接深入到一线,对地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再三强调,不如问责一次,通过谈话、诫勉,可能会起到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