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包睿
“这一年做农药压力很大。”某药企老总的话说出了部分行业人的心态。新《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实施、“2+26”环保督查常态化、按规定核发排污许可证、环保税开征……就像一道道紧箍咒,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环境。
行业在艰难爬坡,总有一些企业创造条件“弯道超车”。安徽省农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据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22家省内主要农药生产企业累计产原药13.56万吨,同比下降12.6%。与总产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2017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农药完成销售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32.8%,利润额达7.82亿元,同比增长101.8%。在出口端,安徽药企也大放异彩,2017年累计出口交货值21.3亿元,排名全国第四,累计农药出口量同比增长110.3%,其中,除草剂出口额更迎来剧增,同比增长173.5%。
环保督查常态化
曾想拖一拖,现在抢先改
据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华星化工”)介绍,仅2016年,该公司接受县级以上环保检查50多次,几乎每周一次。作为一家老牌化工企业,华星化工在初遇“环保危机”时也显得手足无措。环保改造意味着高投入,在企业业绩欠佳的背景下,公司内部认为不用搞,拖一拖、等一等、看一看的声音不在少数。
华星化工总经理颜泽彬意识到,环保督查已常态化,“大投入、大治理,谁先治理、谁先收益”将是企业突围之道。2016年底,华星化工关停所有原药车间进行环保治理升级改造,并于2017年投资约1.5亿元新建危险固废标准化仓库、废气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装置,升级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其中攻克废水处理难题仅历时93天,顺利通过省内督查。2017年下半年,华星化工一直满负荷生产未停机。
据了解,生产一吨农药产生的废水量或高达数十吨,而且废水中COD含量普遍较高,每升可达数万毫克,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很多企业“无从下手”因此拿不到排污许可证。
为减少“三废”排放,华星化工与江苏蓝必胜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丰乐农化”)与中科院下属治污公司联手,这些第三方公司派驻人员对公司三废处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与监测保障,都是相对省心省力的方法。
“开车不一定能挣钱,但不开车肯定赔钱”,有企业老总打了这个比方。合肥星宇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合肥星宇”)总经理何普泉指出,环保带来最大好处就是:你环保做得好就能生产,生产了就能带来效益。环保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一些减排技术,如VOC治理可以对溶剂进行回收资源化利用,从而在实现排污减量化的同时减少原料的消耗,大大降低生产资源与资金投入。
记者从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了解到,截至目前,农药行业领到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仅818家,不到总数四成。而根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的规定,排污许可证是农药企业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未能按时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将于申领期限后强制停产。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量达14312家。自2015年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除了排放废水、废气企业、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重金属企业外,新增了排放危险废物企业,该类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443家增加到2016年的1637家。
农药减量人工涨价
搞剂型创新,搞智能化生产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成本不断提高是当前农业生产上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能减少劳动力成本投入的高效农药将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剂型创新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的有效举措。
记者从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了解到,以水稻田除草用药为例,目前国内登记产品有1977个,其中可湿性粉剂产品782个、乳油剂型的417个、悬浮剂314个、水剂112个……值得注意的是,几种高效剂型的登记寥寥无几,泡腾粒剂仅15个、展膜油剂仅1个。据悉,推广颗粒剂、泡腾剂、水乳剂、悬浮剂、漂浮粒剂、撒滴剂、展膜油剂等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用量,还可以有效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力成本。
“我们也发现,只要是用起来省事的产品在农村都受欢迎。”何普泉说。合肥星宇研发团队首创的安全型纳米膜属于水溶膜包装,用在制剂上后可做到遇水即溶,释放药物,在水稻田中撒施使用很方便。
丰乐农化也在在剂型方面创新,公司针对南方水稻田已开发膜油剂三年,计划于今明两年开始登记。展膜油剂,剂如其名,是在普通油剂中加配特殊助剂——水面扩散剂,使用时,只需把药液直接滴到水田中,药液就可迅速扩散至整片田形成药膜,并借水稻茎基部向上爬升到害虫栖息处或病发处,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克服了水稻生长后期茎叶喷雾或撒施药效难以直达的困难。该剂型不受雨天影响,操作简便,无需加水或拌土,不用植保器械,只需在水稻田中分约15个等距离施药点作业。
与剂型创新带来的省工省力相比,智能机械化的普及,以自动化机械替代工人作业,从长期来看也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人工越来越贵了啊,减员就是增效!”丰乐农化生产部主管王多斌说,2016年-2017年,公司建设了智能化制剂生产线16条,平均每条花费约150万元,总投入2400万元。通过与江苏金旺等几家专业做包装生产线的企业合作,创建无泄漏车间,公司将过去一条线需要部署的人力从13人缩减至5人,随着自控车间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有望减至3人。更重要的是,智能机械化提高了农药生产的安全性。机器替代人力生产的方式,让不慎吸入、接触或机械操作失误带来的人员伤害风险大大降低。
深入参与国际分工
抢占海外市场势在必行
我国是农药出口大国,2010年以来,我国的农药产业已呈现出鲜明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全球大型农药公司出于成本压力和环保制约的考虑,逐步选择与以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农药企业建立生产合作关系,全球农药生产逐渐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精细分工中,逐渐形成了国外创新型农药公司进行研发、由中国企业对农药原药进行定制或是仿制生产并向外出口的经济模式。
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国外化工巨头的案例越来越多,2017年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沙隆达联手安道麦,中国在国际农药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事实上,去年国内因环保导致的农药价格上涨对国际市场也形成不小的冲击。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前来洽谈合作的外商摩肩擦踵,可见,中国走出去参与世界农药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到了。
据了解,安徽农药企业均实行内外贸两条腿走路。以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是目前国内较大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原料药生产制造商,具备600吨/年原药合成及20000吨/年制剂加工的生产能力。旗下烟嘧磺隆和苯磺隆的原药及制剂产品已经出口至东南亚及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递增,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安徽省银山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银山药业”)总经理朱怀铜指出,虽然我国农药行业整体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若未来短时间里无法涉足由跨国企业主导的美国、欧洲市场,可以考虑先从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入手布局,抢占市场份额。
安徽辉隆集团瑞美福农化有限公司2017年农药销售额突破16.75亿元,在并购银山药业后进一步加强了与陶氏杜邦、富美实等外企在技术端的交流合作。2016年通过在墨尔本组建澳洲辉隆公司,拓宽了中国自主品牌农药的销路。董事长程金华认为,国内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壁垒逐渐形成,企业在海外建厂,一方面可收编国外制剂加工厂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现有的登记资源,直接进入生产阶段。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一些产能转移出去,减轻国内的环保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