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樊文泽
2018年3月28日,五羊-本田在工厂举行了累计产销1500万辆精品—国四电喷幻影150、净原H1和净原T2量产仪式。会上,采用联合商标的五羊-本田全新幻影150也正式发布。
有关注本田新车的读者或许已留意到,随着新品发布节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车型,都采用了联合商标。关于两者的区别,两大合资品牌也是讳莫如深,不愿多讲;而市场上,商家与车主也是众说纷纭。
什么是联合商标?
联合商标是相对独立商标来说的。目前经由五羊-本田与新大洲本田生产的新车,如果车身上没有出现单独的“HONDA”商标,而只出现“WUYANG-HONDA”,“HONDA-SUNDIRO”,“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时,基本可以判定,这款车为联合商标车型。
近几年来,国内两个本田合资品牌向市场推出的车型,大部分属于联合商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采用独立商标车型仅有街车版190,新大洲本田NS110I、裂行125,五羊-本田睿御110、迅鲨125。其他车型,基本都是联合商标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商标车型,基本都是本田全新动力平台的首款车型,如ESP清新发动机的NS110I、睿御110,190平台的街车等等。
联合商标的来由?
联合商标推出的背后,是国内本田合资生产体系的优化。90年代初,双方合资开始时,采用“日本车型整套技术引进,国内消化生产”的方式推出新车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也呈现出了一定弊端。
首先,国内摩托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厂家迅速应对,但每次引进新车型,需要日本总部决策,时间会被拉长。
其次,随着摩托车价格的下降,单车利润空间也被压缩,而由日本引进的新车型,由于采用HONDA商标,合资工厂还需要额外支付商标使用费,导致成本增加。
最后,日本引进的新车型,由于研发周期长,费用高,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据相关人士介绍,合资工厂生产一台“HONDA”商标摩托车,工厂需要支付200元商标使用费。一台本田商标的摩托车,研发、验证时间超过2年。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国内两大合资工厂,不得不想方设法,优化新车型的成本控制。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商标车型应运而生。
2012年,五羊-本田在国内首次发布了联合商标车型名悦100。随后,新大洲本田也推出了联合商标的DIO。慢慢地,国内的本田合资企业成立了两套新车开发体系,它们分别是HONDA体系和JV体系。JV是英文单词joint venture的缩写,也就是合资。
联合标与独立标的区别?
联合商标车型不再采用HONDA商标,自然不需要支付商标使用费;其次,联合商标车型采用合资工厂的研发体系,时间流程有效缩短,成本也明显降低。
据了解,JV体系开发的车型,基本上能在两年内实现量产。这比本田体系开发的车型,缩短了50%。
其实,随着合资的深入,国内的两家合资工厂也慢慢具备了新车开发能力,特别是在小排量领域。对目前国内的小排量市场而言,一款动力平台,多个外观,多个配置的新车研发模式也渐渐成为主流。这也赋予了联合商标车型巨大的发挥空间。
对于两种商标车型的区别,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无疑就是品质。
就目前国内本田的车型定价而言,独立商标车型售价要比联合商标车型高,但其包含的品牌附加值与商标使用费也更高。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大排量领域,合资研发体系虽然比不上本田研发体系,但在小排量领域,双方的区别并不大。而合资研发体系甚至还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配套采用上,联合商标车型与独立商标车型会有明显区别吗?对此,本田相关人士介绍,不同车型,采用的配套都略有不同,这或许很难一概而论。所有的成本都会在最终价格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