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叶凤林 李伟文
椰风海韵,物华天宝。世界目光聚焦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刚刚闭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生”的氛围还很浓厚,一场行业大会正在这里举行。4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袁隆平、刘旭、谢华安、陈温福、罗锡文、朱有勇、宋宝安、张洪程院士同台论“稻”,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伊朗、越南、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12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种业米业企业代表齐聚三亚,为全球水稻产业发展贡献“三亚智慧”。
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走出去、品种选育与创新、优质稻、品牌发展、水稻制种机械化、第三代育种技术、南繁……会议上20多名专家畅谈水稻发展现状,指明水稻未来育种方向。
品种除了高产,更要优质
“我国杂交水稻每公顷均产接近8吨,超级稻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目标都已提前完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要求不仅吃饱,还要吃好。因此,选育水稻品种要兼顾高产和优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
“我们现在对超级稻培育的要求不只是超高产,而要求丰产性、抗性、优质性和广适应性。”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当前,我们要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和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杂交水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将“优质”放在第一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中国水稻长期领先世界,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水稻资源的创新、品种选育、栽培推广上做出巨大贡献。
“韩国、日本的大米好吃,难道中国就产不出好大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随着育种技术的创新和种植方式的改变,中国同样可以生产出好大米。
“经营规模化、栽培轻简化、农业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对品种提出更高要求。安全、优质、绿色、高效,这是品种需求变化趋势。”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培松说。
广东优质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小粒优质丝苗米是广东优质米的典型。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王丰介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是广东高档加工优质米的主要品种,是广东品牌大米的核心。
打造品牌大米和龙头企业
随着我国大米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以品牌为引领,提升大米品质,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价值链升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当前,高端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使我国大米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品牌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进大米品牌建设,要做强企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与农户共同培育塑造品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认为,打造稻米品牌,一是要强化绿色生产,二是要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三是要加强肥水管理,四是要更好的推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重视稻米品牌,广东取得可喜成绩。罗定稻米被授予“2016年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王丰说。他指出,广东品牌建设意识增强,但仍面临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品牌意识淡薄、丝苗米生产基地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绿色生产解决“镉”大米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表示,在“双减”的推动下,优良品种不断涌现。他提到,通过采用创制品种与杀虫剂相结合的“治虫防病”的防控新方法,能有效解决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难题。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大发生,近100来年,品种减少了90%以上,品种越来越单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品种多样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说。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镉”问题一直是老大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可直接从品种基因型上入手。”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说。赵炳然团队率先成功培育出了低镉杂交稻组合“低镉1号”和“两优低镉1号”,突破了常规方法筛选出的“应急性低镉品种”在高镉稻田种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镉大米”问题。
从制种到生产推行全程机械化
目前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减少作业工序、省工省力、降低生产、增产增效,全程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要做好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直播这两方面的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
我国直播水稻大多是人工撒播,撒播稻疏密不匀,田间生长无序。罗锡文院士主持完成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项目,以机械精量穴直播为核心,破解人工插秧带来的多个难题,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育种是水稻产业链的前端,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同样十分重要。“亟需研究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爱民说,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实现了耕整、收割部分机械化作业,但是,制种机械化仍需要解决施肥、植保、种子干燥等多个环节的问题。
隆平高科多年来积极探索创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成立项目小组,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全机械化技术攻关。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对解决当前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力缺乏、成本急剧提高的问题,推动杂交水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大创新,综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未来,水稻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要朝机插秧育秧机械化、农用无人机全自主集群化作业、地面授粉机械的研制与应用、低温谷物烘干机的改进、落田谷成苗处理技术与水稻直播制种这些方面发展。”刘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