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之后,近日,广东全面启动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创建工作,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4月17日《南方农村报》)。
伴随乡村振兴大幕开启,一场声势浩大的“美颜行动”也在大江南北山野乡间渐次展开。伴随财政资金输血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参与热情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揭掉“脏乱差”的落后标签,重新显露田园生活的诗意之美,成为美丽乡愁的厚重依托。当然,对于乡村建设来说,这不是简单地向原点复归,而是现代语境下的一场凤凰涅槃。伴随人居环境的整治、基础设施的改善,一番精心的梳洗打扮之后,让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成为旅游产业的浩瀚蓝海,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落脚点。
不过,乡村旅游也好,休闲农业也罢,初心究竟是什么?说到底,还是要看农民的腰包有没有因之鼓起来,要看村集体的经济池水有没有因之涨上来。从无序到有序,从幼稚到成熟,对于很多新兴业态来说,都需要这样的磨砺和蜕变。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之所以走入迷途甚至深陷泥潭、进退维谷,就是因为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市场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准,认为只要搞个公园、修条村道、建个长廊、粉刷一下墙壁、开几个农家乐餐馆,城里人就会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实际上,这是典型的用城市建设思维在搞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来说,最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在于田园特性和文化个性,一个村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村蕴含许多故事,要尽可能地保存大榕树、古祠堂等原生态要素,尽可能将渐趋衰败的乡村文化挖掘和复兴,抹掉个性、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教训不能在乡村建设中重演。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游客体验高于一切的旅游行业来说,一个成功的项目和产品,如画美景和完备设施固然重要,线路设计、服务水平同样关键。一个村庄,可供游览的内容毕竟有限,往往一两个小时就能转完,很难能够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到尽兴。加之当前一些地方乡村旅游景点分散、各自为战,且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特色衍生功能和有效黏着产品,便很难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最终只能落得门可罗雀的凄凉光景。从这个角度上说,广东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既是展示建设成果的创新形式,更能够通过主题策划、特色突出、功能互补、一体打造等方式实现“1+1>2”的效果,避免无序发展,消除恶性竞争,打造规模优势,增强整体实力。这也与农业农村部即将开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不谋而合。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望达到万亿元体量。
“连点成线”只是起点,对于广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说,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比如,精品线路是否需要组建专业运营企业,资金、人才、机制门槛如何迈过?基于精品线路的乡村旅游项目如何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让优质农产品变成俏销旅游品,让闲置农家楼变成市民度假屋?那些无法纳入精品线路的村庄,如何在汹涌澎湃的乡村旅游大潮中也能分到一杯羹?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美丽乡村才能美在心里,才会更有内涵。 (作者元白,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