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单位近200人参加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
目前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生产粳稻,常年种植面积约2.2亿亩,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8%,总产约1.1万吨,约占总产量14.2%。国际粳稻平均贸易量大约为350万吨,仅占到国际稻米贸易总量的8%,还不到我国粳稻消费量的5%。因此,立足国内生产,才能满足我国市场对粳稻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中国水稻长期偏重产量提高,导致优质稻品种在通过审定的品种占比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不过,近年来优质稻发展进步较快,培育出了一批品种。消费市场稻米品质高端化发展对品种提出了新要求,食味品质和口感好的新品种,以及有色米、香米、功能性水稻新品种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胡培松
真正强化中国稻米质量的时候到了。水稻良种攻关的主攻方向是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水稻良种攻关已在优质稻分类标准制定、材料共享、品质高效评价平台建设与共享、联合试验与擂台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代表成果有隆两优华占、晶两优丝苗及荃优丝苗等。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 王丰
具有雄厚水稻育种能力的广东,率先开启水稻优质化育种。2004-2017年,广东育成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率达63.7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品种比例为74%。广东将加大品牌建设,实施广东丝苗米振兴工程,研究制定广东丝苗米统一标准、培育新品种、建立产业联盟,培育核心生产经营企业等。
深圳盛宝联合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林
当前中国稻米产业面临新的需求环境,产业拥有新的使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一是要创造更高的客户价值,这也是优质稻产业链的价值原点;二是高度重视产业链末端,进行市场运营;三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优质稻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的举行,是在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推进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进行的,对加快培育、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会上颁发了全国十大优质粳稻金奖品种、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对水稻品种选育、推广工作的方向具有指导与引领作用。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李少泽 摄影 吴尚峰
5月2-3日,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在广州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和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出席,并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等五位院士专家,围绕我国水稻优质化、品牌化作专题报告,会上还发布了首届全国优质稻金奖品种名单。
叶贞琴介绍,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产量占粮食总产80%以上。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保障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水稻矮化育种先河,率先开启了水稻优质化育种,育成超级稻品种19个,位居全国前列。
他表示,当前广东“三农”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上,要实施现代种业创新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际种业“硅谷”和雷州半岛种业集群。
余欣荣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已开始从高产到优质高产并重的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稻米品质开始呈上升趋势,2017年,优质稻米率达37.1%,比5年前提高近5个百分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7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前5位的均是优质稻品种,水稻品种结构已从高产型向好吃味香的优质型转变。
余欣荣强调,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种业的指示要求,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突出优质品种培育,加快优质品种品牌建设,加快推动种业科技革命、绿色革命、质量变革、企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加快优质专用绿色的新品种选育、推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优质稻种业发展,余欣荣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以优质稻品种为重点加强联合攻关,明确优质稻品种攻关思路、攻关目标和工作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二要以优质稻品种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优质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创制,在现有基础上,选育出更多绿色、优质、高产全面突破的优良品种;三要以优质稻品种为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优质稻品种联合攻关,以绿色优质为目标,鼓励优势种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做专做精做强优质稻种业。
本次会议是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指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主办,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单位近200人参加会议。
|院士专家论优质稻品牌化|
全国范围进行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尚属首次75个送评品种,有20个品种获得金奖
经过5月2-3日两天评选,国家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现场鉴评结果产生,20个品种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全国优质稻主产省及相关种子企业推介了75个品种,其中粳稻40个,籼稻35个,分别评选出10个粳稻和10个籼稻品种。现场鉴评参考日本和美国米饭食味品尝方法以及中国优质米食味鉴定国家标准(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由专家独立品尝,从光泽度、气味(香)、柔软性、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进行评价。为了结果的准确性,设置暗对照,若暗对照的分值与对照相差2个级别以上,则该品尝员的结果可以去除。
“通过这次鉴评,我看到了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有个别籼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超过对照品种。多个品种综合性状接近泰国香米KDML105,特别是在气味、适口性、冷饭质地上非常接近。”中国科学院院士、籼稻鉴评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说。
“我认为鉴评有三大特点:一是范围广,二是起点高,三是权威性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鉴评结果说明中国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也有国际一流品质的优质品种,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在保持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上,质量亦保持在高水平(右图为稻米鉴评现场)。